一、列宁的诊断书:什么是“左派幼稚病”
最近读了列宁同志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左派”幼稚病》,有一些浅薄的理解和感悟,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下。
本书是写于1920年,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无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许多国家相继出现了共产主义组织,新事物的产生往往要经历很多阻碍,产生伊始会出现很多问题和错误,以下是我对本书中提到的“症状”的总结:
1.否认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和组织原则
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建立铁的纪律,无产阶级专政要面对的敌人会更为强大,没有任何一个旧事物会坐以待毙的让别人将他推翻掉,而且由于习惯的力量很多左右摇摆的阶层是跟随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这个时候无产阶级专政是十分有必要的,长期坚持不懈,意志坚定的战争是有必要的那么无产阶级的纪律性靠什么维持呢?分别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忠诚和觉悟,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和政治路线的科学性,我个人认为这三点之间是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的,只有通过实践赢得群众好评的政策与路线,才是科学的,正确的路线,那么怎么走出一条可以获得群众好评的路线呢?那就离不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了
2.拒绝合法斗争与否定妥协的机械思维
这一点书中主要以德国左派共产党人拒绝参加资产阶级议会和反动工会认为一切妥协都是背叛,可是我们也要知道首先是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基本的架构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上总需要时间的,假如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低谷时期,一味盲目冲锋只会白白的送去人头,所以存在着忽略实际的“革命狂热性”。
3.组织上的宗派主义
有一些同志存在着认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以纯粹革命自居,排斥中间阶层与盟友导致孤立,没有考虑到我们应该把“把朋友搞得多多,敌人搞得少少”。
二、当代“网左”的病症与成因
刚刚看到列宁同志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就联想到了当代网左,他们是否成为了列宁笔下幼稚病的翻版呢?为什么“网左”明明应该是个中性词却逐渐偏向贬义人人喊打了呢?我认为当代网左病症主要有两点:
一是教条化的“口号主义”,从知识的输入角度,大部分网左是学生,所以实践经验缺乏,再加上部分理论来源是短视频与断章取义的金句,因此对理论理解浅薄,再加上评论有时以情绪输出代替理论分析,借助网络用语动不动就“典孝急乐唐”等词语,而不是去解释现象,分析理论,客观的有理有据的讨论,所以我感觉部分现象已经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者的特征,反而更像是宗教和神学了。
二是实践的缺乏和身份的优越性,部分人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在网络上高喊资本家应该“吊路灯”,谁谁是右派,谁谁理论不正确,却不愿意去为现实中的人民困境发声或行动,甚至有些人目的单纯为了特殊彰显自己看透世事自诩进步人士,却与工农阶级脱节,甚至可能看不起瞧不上他们,那就更不愿意自己亲身参与实践劳动与调查
三、先锋队or 滑稽剧
我们知道他们存在的问题了,网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主要是想因为社会目前出于现代化的进程当中,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的出现加上经济下行的压力,导致青年看到的社会和实际的社会不同,对自身和社会出现了迷茫和不解,所以他们开始在左翼理论中寻找答案。
有人批评网左是搅屎棍,是在社交媒体上扮演的滑稽剧,他们的出现是因为老师作业留少了,是的,刚刚也说到了他们存在着理论和实践匮乏的特征,但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他们中还是存在因为社会环境差而想要他变得更好的年轻人,这种我们为什么要打压他们呢,列宁在书中也说过“要善于说服群众,而不是同他们隔离开来”,对待落后的群体我们要采取这种方式,何况是向要社会变好的青年人,要是他们坚守住初心,在多研究理论、参与实践,怎么不会成为先锋队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