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爱尔眼科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两次助力患者重获清晰视界!

发布时间:2025-05-09 10:47:03

  “多亏了兰长骏教授和鲁静主任,让我重新看清了这个世界!”近日,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成功为一名曾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白内障手术,使其视力从仅能“数指”恢复至0.25。这场历时三年的“守护视力之旅”,不仅展现了复杂眼病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的突破性价值,更见证了医患携手对抗疾病的信任与勇气。


  角膜移植术后拨云见日,白内障成视力“拦路虎”今年55岁的吕大叔来自四川简阳,3年前因病毒性角膜炎导致左眼角膜白斑,视力下降至仅能模糊辨认眼前晃动的手指。2022年,他在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接受了“左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角膜恢复透明。然而,由于左眼同时存在严重白内障,尽管角膜恢复良好,吕大叔的视力仍未见显著改善。



  “角膜移植手术只是第一步,浑浊的晶状体就像挡在眼前的一层毛玻璃,必须通过白内障手术才能让光线真正穿透到眼底。”角膜及眼表科主任鲁静解释道。因发生过排斥反应,经积极治疗角膜恢复透明,然而角膜内皮计数减少,远低于正常数值,角膜功能极其脆弱,吕大叔对二次手术的风险充满担忧,迟迟不愿接受白内障治疗。


  “恐惧”与“希望”的博弈:医院实力让他鼓足勇气2023年角膜移植拆线后,鲁静主任便建议吕大叔尽快进行白内障手术,但患者因担心术中角膜损伤、术后水肿等风险,多次犹豫退缩,总担心白内障手术会“弄坏”好不容易恢复的角膜,心理负担很重。这一拖延就是一年多,期间其左眼视力始终停留在“手动”水平,生活备受困扰。但好不容易获得一点光明的希望,吕大叔内心深处仍不愿放弃,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吕大叔多次与鲁静主任沟通病情及手术风险,出于对医院实力和鲁静主任的信任,最终鼓起勇气决定做白内障手术。


  多学科护航“生命窗”:半小时攻克双重难题面对这一复杂病例,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迅速启动MDT多学科诊疗模式,由省内著名白内障专家兰长骏教授与角膜及眼表科鲁静主任牵头,联合眼底病科、麻醉科等科室,针对吕大叔的角膜内皮功能差、既往排斥史等风险因素进行反复论证,制定了 “最小创伤、精准护角” 的手术方案 —— 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轻柔摘除浑浊晶状体,并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在提升视力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移植角膜。



  4月22日,这场牵动人心的手术正式启动。为确保角膜安全,兰长骏教授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仅2毫米的微切口,顺利地以超乳设备分块乳化并吸除混浊晶状体。


  半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次日清晨,当纱布揭开时,吕大叔的左眼视力已跃升至0.25。“窗子终于擦亮了!连对面楼房的瓷砖缝都能看清!”他激动地握住医生的手。术后一周复查显示,角膜内皮细胞数稳定在手术前水平,未出现排斥反应或水肿。


  一面锦旗背后的医学启示:让“组团眼病”不再“单科作战”术后复查,吕大叔将两面锦旗分别送至鲁静主任和兰长骏教授手中。“这场‘战役’的胜利,是角膜移植技术与白内障手术‘双剑合璧’的结果。”鲁静主任指出,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常合并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单一学科治疗如同“盲人摸象”,而MDT模式能整合多领域专家智慧,从全局视角制定个性化方案。


  兰长骏教授补充道,此类手术需突破三大难关:一是超低角膜内皮细胞下的精细操作,二是排斥反应风险的动态管控,三是散光型晶体的精准测算。“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现代眼科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有了更多底气。”他表示,随着我国角膜供体资源逐步丰富、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日益成熟,更多复杂眼病患者将迎来重获光明的机会。


  据悉,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近年已建立角膜病、白内障、眼底疾病等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累计完成近百例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手术。鲁静主任提醒,眼部疾病常“牵一发而动全身”,如病毒性角膜炎易引发角膜白斑,而角膜移植术后可能加速白内障发展。患者若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尽早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