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近年来,昆明市牢固树立一盘棋统筹、一揽子部署、一体化发展理念,创新机制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通过产业共谋、利益共享,加快形成“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协调并进”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新格局。5月6日起,云南网开设“跨区协奏 双核共振”专栏,集中展现昆明市在推动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方面的一些创新举措和积极成效。
从黄浦江畔粼粼波光到云岭大地的巍巍群峰,自1996年结对帮扶的约定以来,沪滇开启了一场跨越2300公里的双向奔赴。在29年的时光里,这对区域协同最佳“CP”为两地发展注入了发展的强劲动力,奏响了一曲曲激昂的协作交响。
2021年12月,云南和上海再度携手按下“加速键”,共同描绘沪滇产业协作的全新蓝图——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该项目由上海临港集团与昆明市共建园区,双方各自发挥比较优势,采用“重资产投入”与“轻资产运营”相分离的合作模式,项目占地282.5亩,建筑面积约28.36万平方米,于2023年12月开园。被上海市和云南省分别列为“沪滇产业协作的龙头项目和示范项目”。
“作为沪滇产业协作的示范项目,科技城的使命就是东西协作、产业协同。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立足资源禀赋,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招商、高水平服务、高效率合作。”云南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祁龙军介绍道,项目创新实践“中国企业辐射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战略支点”和“上海总部 昆明区域总部 州市基地”的产业协同新模式,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高端生产性服务、工业互联、新材料等产业,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核心承载区和先行示范区。
如今的园区,早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已吸引三十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签约入驻,涵盖生物医药、检验检测及供应链等领域,带动本地就业超300人,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协作提供了样本范例。
云南科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原有试验室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公司副总经理胡来说道,而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园区有多种功能分区、多种户型,可满足实际布局和检测活动实际运用需求,加上园区三级政策叠加、功能配套齐全、园区服务周到等多维度服务体系也将助力入驻企业高效发展。未来,公司可依托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在产业联动上构筑特色产业链条,赋能入驻企业无缝链接国内国际市场以及上下游资源,助力企业打开南亚东南亚市场。
同样看上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的还有云南巴莱咖啡有限公司,“之前公司的厂房老旧,厂房环境较差,达不到客户对品质的要求。”云南巴莱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秀峰说道,随着公司启动新一轮产业及产品升级,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的高品质契合了公司的未来发展定位,同时依托云品入沪平台效应,公司对打开长三角市场充满了信心。
而今,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以“上海企业 云南资源”“上海研发 云南制造”“上海市场 云南产品”“上海总部 云南基地”为牵引,双向赋能产业协作,构建“沪滇产业合作,双城联动发展”的双赢、可持续发展格局,促进沪滇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
这一合作也是昆明市大力推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精彩片段。通过创新机制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通过产业共谋、利益共享,探索出了一条跨区域产业协作的新路径,加快形成“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协调并进”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新格局,在云岭大地奏响更加动人的发展乐章。
云南网记者 杨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