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杨萍)为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实施中药材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能要素支撑,助力把云南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世界一流的现代产业。据了解,2025年,全省将培训5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培训3万人次以上;选取产业优势明显的20个县(市、区)重点推进,每个县(市、区)补贴培训1000人次以上,其中学徒制培训100人次以上。
今年,云南针对中药材产业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全链条发展面临的突出短板和关键弱项,计划全省培训5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培训3万人次以上。同时,精心举办中药材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省级高级研修项目13期、培训600人次,力求从根本上提升中药材加工水平,助力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云南充分发挥“植物王国”“民族医药宝库”独特的资源优势,创新构建“训产融合”新模式,围绕“十大云药”“十大健康资源”中药材分布特点,聚焦大品种、大企业、大基地、大市场,选取禄劝县—附子,彝良县—天麻,永善县—云当归,师宗县—薏苡仁、新平县—黄精,腾冲市—美洲大蠊,龙陵县—石斛,双柏县、思茅区、景谷县—云茯苓,金平县—南板蓝根,屏边县、马关县—砂仁,文山市—三七,澜沧县—白及,巍山县—红花,玉龙县—滇重楼,香格里拉市—川贝母,维西县—云木香,云县—滇龙胆等优势品种集中的20个县(市、区)重点推进,每个县(市、区)补贴培训1000人次以上。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联合云南白药集团建设中药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发贴合产业实际需求的培训课程,开放培训资源,为全省技能提升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依托云南白药集团、省中药产业协会和“一品一链”企业,开发“中药材趁鲜加工”“中药材GAP管理”“中药材追溯”等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逐步补齐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培训评价职业(工种),填补产业在技能评价方面的空白,为产业发展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人才评价依据。
此外,我省还将组织“中药材产业发展及技能人才培养优秀典型宣传基层行”活动。通过深度挖掘各地特色做法与成功经验,以生动鲜活的案例讲好中药材故事,积极营造中药材产业领域学技能、提技能、促增收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从业者提升技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产业发展凝聚强大的人力合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