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庆祝海南日报创刊75周年 | 一纸长相伴 翰墨寄深情

发布时间:2025-05-07 15:11:10

原标题:庆祝海南日报创刊75周年 | 一纸长相伴 翰墨寄深情

■李玉萍

5月7日,是《海南日报》创刊75周年的日子。75年来,《海南日报》持续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拓展文化传播阵地,为海南文艺事业发展添薪播火。在文化芳园里,《海南日报》长期关注海南书法文化的根脉传承和创新发展,推出的《玉见翰墨》等专栏广受读者欢迎,也团结了一批书法名家和书法爱好者。每逢周年,都有书法家、文化名人以笔为舟、寄情于纸,书写对《海南日报》的深情厚谊。

祖籍海南文昌的著名书法碑学理论家祝嘉,生前长期旅居苏州,但他心系故土。1985年《海南日报》创刊35周年,当时已经87岁的他精心题写“南天木铎”4字,取“‌木铎金声”之意蕴,表达对《海南日报》的肯定和期许。当代书坛名家吴东民为海南万宁人,曾于2010年《海南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以行云流水、潇洒俊逸之笔书写王之涣诗一首,祝愿《海南日报》“更上一层楼”。曾给《海南日报》“庆生”的还有书法家陈振濂、何应辉,他们以灵动的笔触书写古诗以表祝贺。书法家周俊杰则以浑厚的线条写下“南海声雷震万方”,称赞《海南日报》不俗的影响力。

书法碑学理论家祝嘉作品。

书法家陈振濂作品。

书法家周俊杰作品。

书法家吴东民作品。

2018年海南日报《海南周刊》创刊10周年,著名作家王蒙曾写下“南海风景 文苑葱茏”8字寄语。在旧式信笺上,他的笔迹坚秀刚逸,透着清雅的文人气息。海南临高人、著名徽学专家叶显恩曾受邀回琼参加海南日报社举办的文化活动,写下“发掘海南地区优秀文化,充当思想文化高地守护者”的寄语。名家、学者以翰墨深情寄语,彰显了《海南日报》的文化品格和影响力。

作家王蒙寄语。

在《海南日报》创刊75周年之际,书法名家、读者、报社职工纷纷用书法作品表达自己的期许和祝福。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洪、副主席李玉萍等书法家执笔而书,祝《海南日报》75岁生日快乐。陈洪创作4.5米长的巨幅行书作品相赠,这幅字既有古典气韵,又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张力。他在创作这件作品时表示,《海南日报》作为海南省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与时代同行,与海南共进,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期待《海南日报》继续做海南发展的‘见证者’、自贸港建设的‘推动者’、百姓心声的‘倾听者’,在新时代书写壮丽篇章!”

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洪作品。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凯翻拍

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玉萍作品。

为了庆祝《海南日报》创刊75周年,许多海南日报社的老报人欣然提笔,将职业情怀融入笔墨中。老报人李遴源书法作品中“当年采访腿当车”的句子,不禁让人想起海南日报社的记者们曾经走过的艰苦岁月;陈明邦作品中“助力自贸港”一句,立足当下、紧贴实际,点到了《海南日报》的职责所在;海南日报社编委、政文新闻部主任吴卓创作行书作品作为给《海南日报》的礼物,他坦言:“记者之笔,当如书法般一丝不苟,行笔稳,内容健。每一篇报道,都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和书写。”在《海南日报》的读者群体中,有不少书法爱好者。定安知海书屋创办人孙衍吾连续40多年订阅并收藏《海南日报》,“讲好海南故事 书写时代华章”,是他对这份报纸最真挚的期许。

海南日报社老报人李遴源作品。

海南日报社编委、政文新闻部主任吴卓作品。

定安知海书屋创办人孙衍吾寄语。

从名家力作到职工手迹,从名人寄语到读者心声,每一件书法作品都值得珍藏,都是《海南日报》成长发展的见证。正如陈洪所言:“书法是无声的诗,报纸是有形的史。当两者相遇,便是海南文化元素的二重奏。”从一缕墨香出发,《海南日报》的精彩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平翻拍

推荐阅读

活动更多

2025年第二届海南乡村振兴摄影大赛

公益海南·媒美与共2025年1号行动

2024年海南省电商平台禁塑宣传季

2025年海南(春季)孕博会

2025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扫码下载南海网客户端

扫码关注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