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万块钱怎么办,真要罚下来,我这店生存都困难。”经营者孙女士在得知自己免予行政处罚后,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并非“网开一面”,而是依据相关法律的“柔性执法”。
伴随国家“放管服”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的执法理念与方式正经历深刻变革。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秉持监管为民的核心理念,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分局积极实施“首违不罚”政策,生动平衡着市场监管中的温度与力度。
秉持包容审慎 传递执法温度
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一),为执法提供明确指引。2024年发布的《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明确推行“首违不罚”政策,彰显人文关怀,推动市场监管现代化。
在实际执法中,这一政策尽显温度。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欧丰麦甜蛋糕店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属初次违法且未对食品安全造成实质影响,此前也无违法记录。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后,确认符合条件,责令改正并进行教育指导,未予处罚。同样,磨憨—磨丁合作区有田餐饮店因未按时报送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经调查符合“首违不罚”条件,也未被处罚。这些案例表明,“首违不罚”给予企业改正机会,促使其合规经营。
坚守监管底线 保持执法力度
市场监管部门在实施“首违不罚”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磨憨—磨丁合作区易隆汽车维修部为例,针对其初次违法且危害轻微的情况,监管部门责令补报年度报告,并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告知违法表现、危害后果及整改要求,增强企业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再次违法,实现监管从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事中引导转变。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强化重点领域监管,防范市场风险。严格遵循执法程序,明确立案前后审批流程,确保执法规范透明。建立执法监督机制,通过内外监督、日常与专项检查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监督平台,全程记录执法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错,追究责任,保障执法合法合规。
完善机制持续推进 护航执法长远发展
“首违不罚”政策作为市场监管领域执法理念与方式的重要创新,在实践中成功实现了温度与力度的有机平衡。这一政策以柔性执法为切入点,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发展需求,通过给予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的企业改过自新的机会,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避免了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为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与此同时,对于严重危害市场秩序、食品安全、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予以严惩,彰显了执法的力度与威严。这种刚柔并济的执法模式,既维护了市场秩序的稳定,又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通过不断优化“首违不罚”政策,可以推动市场监管执法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精准化,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宽松、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实保障。
云南网通讯员 王乙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