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鹤壁:口袋公园开窗见绿

发布时间:2025-05-06 08:11:33

原标题:鹤壁:口袋公园开窗见绿

“充分利用废弃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等小微绿地,因地制宜打造147个口袋公园。”

□本报记者 陈晨 蒋晓芳

5月1日,鹤壁市山城区汤河街与杨邑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向善园热闹非凡。在这处以弘扬善文化为主题的口袋公园内,众多展示善文化的雕塑吸引群众驻足观赏,篮球场上孩子们欢快玩耍,自行车赛道上不少骑行爱好者享受着骑行的快乐……

“‘五一’假期不想出远门,今年就选择带孩子在附近的公园玩一玩。这里原是西窑头村旧址,现在不仅有步道、自行车道、篮球场,还有雕塑、景观,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欢快地嬉笑打闹,幸福满满。”附近居民张明告诉记者。

利用城市中零碎的废弃、闲置地块打造可供市民娱乐、锻炼的“休闲场”;在毗邻学校周边的地方为接送学生的家长建起能够遮风挡雨、安心等待的“休息场”;配备彩虹秋千、跷跷板、滑滑梯等游乐设施,筑起可供孩子们尽情玩耍的“欢乐场”……如今,漫步鹤壁街头,不时会遇见口袋公园。

“近年来,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我们充分利用废弃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等小微绿地,因地制宜打造147个口袋公园,将城市‘边角料’变成兼具景观赏玩、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公共生态空间,让‘开窗见绿出门进园’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标配。”鹤壁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市园林绿化中心主任肖慧介绍。

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小型公园。它们大多分布在居民小区附近,主要服务周边居民,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观花赏景、休闲健身等生活需求。

规划建设口袋公园,群众需求是第一标尺。“在选址规划阶段,规划团队多次深入背街小巷实地调研。我们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优先选择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区域。就像在城市脉络上精准落子,让绿色触手可及。”鹤壁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科科长翁庆华向记者展示着地图上的选点方案。

口袋公园虽小,却能“兜”住居民休闲娱乐需求。鹤壁遵循“三定”思路,建立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按照群众意愿“定改造方向、定设计方案、定绿地功能”,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口袋公园的增多,其设计理念也在悄然“迭代”,越来越多口袋公园从最初的城市“补绿一角”向适老化、儿童友好、健身休闲等功能空间转变。

每周五晚上,到淇滨区芝麻官游园和戏曲爱好者们一同为群众进行戏曲表演,成了居民陈爱英一周最期待的事。她告诉记者,芝麻官游园以“戏韵鹤彩”为主题,融入戏曲文化知识,不时有戏曲爱好者在这里表演,各种服务设施融于绿化环境之中,成为独具文化韵味的生态游园。

充分结合每个口袋公园的结构、空间等特点,鹤壁市积极推行“公园 ”模式,实施“公园 文化”“公园 运动”“公园 科普”“公园 淇河书屋”等建设,满足各类人群的休闲需求。

建成只是开始,管好才是关键。为实现对口袋公园的长效化、精准化管理,鹤壁在全市划分85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都有专人负责巡查,发现绿化缺失、设施损坏等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处理。同时,借助智慧化平台,在部分公园配置智能监控、智慧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通过智慧园林系统,可实时掌握公园的人流、设施状态,促使管理更加高效。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