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笔者赴滦州三中参加中国知青文化促进会组织的知青精神研讨会,会后在滦州三中领导陪同下,参观了位于河北省乐亭县的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后写了《参观李大钊故居纪念馆的几点感受》(发表于当年多家红色网站和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刊《中华魂》杂志第12期)。今天是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106周年。笔者节选《感受》一文第三部分《学习李大钊同志永葆“青春”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并做个别文字更改,再次发表于红色网站。以示纪念!
展览厅展出了李大钊同志这样一段论述(见上图):“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是他1916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青春》的重要文章中的一段论述。这篇文章我年轻时代读过,它对于当时还处在青春时代的我来说,极大地激发了我的革命精神和热情。今天我已是近80岁的人啦。这段《青春》论述是否还有意义呢?有!完全有!
我认为李大钊同志这段论述包括两层意义:第一,“青春”有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含义。20岁左右的青年人都是生理意义的“青春”。“青春”意味着向上、朝气、进步、活力,是一个人精力最旺盛的朝气蓬勃时期。正如毛主席所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应该是干事业大有作为的时代。生理上的青春对于人生来说,是暂时的,有限的,但还存在心理意义上的“青春”。李大钊说,人“生于青春死于青春”,前一个“青春”是生理上的,后一个“青春”就是心理上的。人到中年、老年生理意义上的“青春”已经过去,但都应该保持心理意义上的“向上、朝气、进步、活力”即朝气蓬勃时期。第二,人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青春,都应该担当社会的责任。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来。共产党人就应该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讲的就是这层含义。这是一种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它与剥削阶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本性自私论显然是根本对立的。有一首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也是从心理意义上讲革命人的年轻和青春。这样解读李大钊同志这段名言,不仅对于青年人意义重大,对于中老年人意义也同样非常重大。
我们这些被称为“老三届”的共和国发展中的特殊一代人在我们生理意义上的“青春”年代,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共和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祖国需要我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毫不犹豫、理所当然、打起背包就出发,上山下乡,把我们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我的一位高中老同学也是插队同学在“纪念知青五十周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当年被称为“知识青年”,今天我们仍然是“知识青年”,是心理意义上的“青年”。今天我们都已经是年过花甲、古稀之年,但我们年轻时都曾经唱过“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之歌,我们部分人也曾在中国共产党党旗下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们应该像李大钊同志说的,永远保持“生于青春死于青春”,永远保持心理意义上的“青春”,永远朝气蓬勃,“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永远“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当今,就是要永远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勇敢投入到现实的尖锐激烈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斗争的实践中,投身到当今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斗争实践中,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2025年5月4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