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凉亭夜话”聊什么?
□本报记者 李昊
暮春时分,月上枝头,三门峡市卢氏县木桐乡鸟桥村的一座凉亭里灯火通明。板凳围成圈,一层又一层,纪检监察干部、镇村干部与村民们坐在一起,面对面交心畅谈。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这里已是常态。”木桐乡党委书记王宏留介绍,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许多村组都修建了文化广场、休闲凉亭、小型公园等。利用这些场所,近年来,卢氏县各乡镇积极开展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月至少一次的议事活动,统称为“凉亭夜话”。
“凉亭夜话”聊什么?会上,村民讨论集体“三资”管理等民生议题,说困难、提建议。乡镇纪委工作人员围绕“夜话”主题,督促镇村干部现场讲解政策、答疑解惑,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清单,压实整改责任,形成“收集、协商、落实、反馈”监督闭环,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基层治理点多、线长、面广,以精准监督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必须靶向聚焦、有的放矢。”木桐乡纪委主要负责人介绍,通过“群众点题、干部解题”的方式,“凉亭夜话”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架起干群“连心桥”,让干部更好地倾听群众心声,让群众更方便地反映问题,推动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讲实际、有实效,大家是真的把心里话掏出来说。”鸟桥村村民老张告诉记者,不久前,该村自来水管道出现老化,村民用水困难。经“凉亭夜话”协商后,在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县、乡协调了2000余米管材,70多户村民达成共识,挽袖挥锹齐上阵。
“搁以前各家各户准要扯皮,现在有了县里的大力支持,大家干劲十足,拧成一股绳,不到半个月,又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鸟桥村党支部书记罗建涛感慨道,“凉亭夜话”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截至目前,木桐乡通过这一模式,切实推动道路修缮、用水纠纷等70余件问题快速解决。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卢氏县纪委监委坚持把“凉亭夜话”作为强化基层监督的有力抓手,持续释放基层监督治理效能。通过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与“夜话”、下沉监督,既擦亮监督“探头”、深入发现问题,又明确监督重点、推动问题解决,打通基层监督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有人问、有人管。
数据见证变化:2024年,卢氏县化解基层矛盾纠纷3000多起,“平安建设优秀县”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正如村民老张所言:“‘夜话’说到心坎上,实事办到‘家门口’,日子自然越过越敞亮。”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