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宫冰:不会说段子的脱口秀演员不是好医生

发布时间:2025-05-01 12:07:29
 

  前言: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为每一位在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劳动者点赞。而在众多劳动者中,有这样一位特别的存在——宫冰。

  她既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里与时间赛跑、守护生命的医生,又是脱口秀舞台上用幽默和智慧传递乐观与温暖的演员。在双重身份的转换中,她用行动书写着对职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故事,感受那份属于劳动者的别样风采。

     

 

  晚上12点,34岁的宫冰刚刚结束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值班。监护仪闪烁的绿光,走廊中接连不断地呻吟,对于她而言,都习以为常。然而,因为一段脱口秀表演意外爆火出圈,却让宫冰感到有些始料未及:“难道真是不会说段子的脱口秀演员不是好医生?”

  意外开启的职业之路    

  不过,如同踏上脱口秀舞台一样,她的职业生涯也是源于一次“意外”。

  2017年,省一院急诊岗位“免笔试”入职的诱人条件,让她鬼使神差地放弃了大学所学的呼吸科专业。

  “当时就觉得这是条捷径。”宫冰笑着回忆,而真正触动她内心深处的,是微博“急诊女超人”英姿飒爽的形象,以及电视剧中“医生用手术刀拯救世界”的浪漫幻想。

  但现实的急诊室,远比想象中残酷。在抢救患者的紧张时刻,电脑突然的卡顿,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与家属急切的催促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令人窒息的协奏曲。“舞台上演砸了,最多也就是被轰下台,可在这里,任何一点延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正是这种高压的工作环境,不仅锤炼了她敏锐的职业感知,也让她对生命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释放压力与传递乐观的窗口    

  2024年8月,省一院与昆明不止喜剧的一次合作,为宫冰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她将日常接诊过程中那些荒诞又真实的案例,巧妙地转化为脱口秀的段子。比如,有家长忧心忡忡地担心孩子“胸口青紫”是患上了重病,结果一番检查下来,竟是校服染色所致;还有患者凭借着“上次腹痛用了这个药就好转”的经验,直接指挥医师“你就开上次那个药就行”;更有趣的是,当她带着“看起来有点显老”的实习生看诊时,患者直接忽略了娃娃脸的她,走向实习生:“主任,您看我这个病是啥情况……”

  这些源自真实病例的故事一经分享,意外地在网络上引发了强烈共鸣。网友们在弹幕中纷纷刷屏:“原来医生也会吐槽。”“优秀的人真的在哪里都优秀。”“终于知道为什么医生总让我多喝热水了……”

  然而对于自己的脱口秀创作,宫冰始终坚守着严格的底线,比如不会在舞台上泄露患者的隐私,而是用“胸口青紫”这样的表述替代具体病例,以“流感大哥”之类的代称来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我们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不是疾病带来的苦难,而是面对疾病时那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就像那位家长,在发现孩子是校服褪色时脸上绽放的笑容,比任何段子都要动人。”

  急诊室的工作压力巨大,却也为宫冰的脱口秀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素材;而脱口秀,则成为了她释放工作压力的重要出口。“面对那些无力回天的患者,那种深深的挫败感常常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把这些经历写成段子,就好像给内心的伤口敷上了一层带着幽默的良药。”

  如今,同事们遇到一些奇葩或是有趣的事情,都会跟她分享,还会开玩笑地说:“这个可以纳入到你的段子集了。”

  然而,在医生和脱口秀演员这两种身份之间切换,并非总是那么顺畅自然。在一次处理来自贵州乡村患儿的病情时,宫冰一方面为患者家庭的经济困境感到担忧,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直面医疗资源有限的现实。最终,患儿家庭因无力承担手术费用,无奈选择了放弃治疗——这种深深的无力感,促使她在脱口秀表演中融入了更多探讨生命的价值与局限。

  宫冰也坦然承认,在爆火之后,她的内心难免会很开心,甚至有一些得意。“有的患者虽然不认识我本人,但却认识我的名字,说是在脱口秀舞台上看到过我,甚至还有人专门来问我有没有新段子了。另外,也收到了很多医疗同行甚至是业界前辈的鼓励和肯定,都让我很激动。”

  用脱口秀助力医学科普    

  但在走红的喧嚣逐渐沉淀之后,宫冰开始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脱口秀来推动医学科普?

  于是她尝试将医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段子之中,如何显得自然而不生硬。比如在讲述“流感大哥”的段子时,她会适时地提醒观众:“出现高热症状要及时就医。”这种“段子 知识点”的创新模式,既保证了表演的娱乐性,又实现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宫冰的跨界探索之路充满了挑战。她也曾因被质疑“不务正业”而遭受压力,也经历过创作灵感枯竭的瓶颈期。但这些挫折不仅没有让她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医学需要温度,而幽默是最好的良药。”

  在急诊室与脱口秀舞台之间,宫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平衡方式。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认知:“脱口秀不会改变我的职业规划,但它会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患者。”这种理念贯穿在她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急诊室里,她会专注地为患者服务;生活中,她会推敲那些承载着生命重量的“段子”。

  宫冰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反馈:“比正经科普有趣多了。”“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到了很多医学常识……”这种良好的互动,也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幽默医学科普的力量。

  展望未来,宫冰有着清晰的计划。她打算将更多的医学知识融入创作中,用轻松有趣的方式传播健康理念。她希望通过脱口秀这种独特的形式,打破医患之间无形的壁垒:“当患者看完我的表演后,能对医护人员多一份理解,这比任何热烈的掌声都更加珍贵。”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面对依旧难解的医患矛盾,宫冰在生死一线的急诊室与聚光灯闪耀的舞台之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生命篇章。当被问及未来的目标时,她坚定地表示:“我的终极目标,是成为让患者安心、信赖的好医生,同时用脱口秀搭建起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的桥梁。”

  就这样,宫冰在急诊医师和脱口秀演员的双重身份之间保持着微妙而和谐的平衡。她用“买三赠三”这样的段子传递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自己努力活三年,医学进步再帮助你多活三年”。这句话既是她对自己职业的一种幽默自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正如她自己所说:“都说不会说段子的脱口秀演员不是好医生,而不会讲医学故事的医生,也无法真正走进患者心里。”

  云南网记者 彭锡 夏欣瞳 刘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