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哲学批判】古希腊由盛转衰时期的哲学(中)

发布时间:2025-04-26 16:17:25

  德谟克利特(约生于公元前460年)是原子唯物论的主要代表,他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奴隶主家庭,曾经到过埃及、巴比伦、埃塞俄比亚、波斯各国。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据说,柏拉图曾经打算把他的著作全部烧毁,他的著作保留下来的只是一些伦理学的残篇,这与柏拉图之流的破坏是有关系的。德谟克利特是当时新兴的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代表。他不满足这个阶级所处的政治地位,要同贵族奴隶主分享政治权利。 他说:“应该颁布法律来对付某些人”,应该处罚“做坏事”的官吏。并且用十分鲜明的语言,表达了奴隶主民主派的愿望,“在一种民主制度中受贫穷,也比在专制统治下享受所谓幸福好,正如自由比受奴役好一样”。当然,这里所说的民主、自由、幸福等都是属于奴隶主民主派的。因为,在奴隶制下,广大奴隶是无权享受什么民主、自由,也无权享受什么幸福的。但它对贵族奴隶主的专橫统治,却是一个严重挑战。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神秘的“数”看作是一切事物的根源,爱利亚派认为唯一真实的是所谓“存在”。德谟克利特与他们相反,认为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是原子与虚空。“原子” 二词,希腊文的意思是“不可分”,是指分割到不能再分割的“物质微粒”。这些微粒因为很小,是看不见的。它的基本属性是“充实性”,中间没有“空隙”。虚空与原子不同,它是空的,正因为它是空的,原子得以在其间活动。原子与虚空成了完整的世界。当时,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较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更进了一步。照德谟克利特看来,动是原子本身的属性。原子在虚中凌乱地“朝各方面动荡”,彼此冲撞,互相排斥,形成原子的旋涡。在旋涡中,无数不同形状、大小的原子结合起来,构成复合物。世界上各个不同事物,从太阳、月亮以至我们所居住的地球,都是原子的不同配合产生的。并且认为,有无数个世界,处于不断产生和消灭中。他还肯定人的精神(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当构成灵魂的原子集聚在一起,便产生灵魂;当它们分散时,灵魂也就消亡了。因此,灵魂是有死的。这就直接反对了毕达哥拉斯派关于灵魂不死的宗教信条。

  德谟克利特从原子自己运动的观点出发,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有根据的、必然的。他说:“没有任何东西从无中来,也没有任何东西在毀坏之后归于无”。但是,他在强调必然性的同时,根本否认任何偶然性的存在。在他看来,偶然(碰巧)性是人们“捏造出来的”,是“借以掩盖自己的轻率”。强调必然性,用自然本身解释自然,否定了神的干预,这对当时的宗教神学思想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但是,否认偶然性,把必然性与偶然性完全对立起来,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因为一切归结为必然性,根本否认偶然性的存在,就无法分别事物产生和发展的本质原因与非本质原因,主要原因与非主要原因,也就无法分别哪些事件的产生是必然的,哪些事件的产生是偶然的。把必然与偶然混同起来,等量齐观,不是提高了必然性,而是降低了必然性。因为,它把必然发生的事件与偶然发生的事件看作具有同等地位,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也就没有区别了。德谟克利特把唯物主义引向了探讨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物质的结构、运动和运动因果联系,从而打击了当时的宗教唯心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个进步。但是,他的原子唯物论思想没有实验科学的根据,因而仍然属于朴素唯物论。同时,他把原子看作是不可分的最后的物质单位,否定了物质在空间上的无限可分性。还有,他对原子的聚散,只是从量上去设想。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对近代科学的原子论是有影响的。在电子学没有建立以前,科学上一直认为原子是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另外,他提出了原子自己运动,但没有解释运动的原因,又落后于用对立统一解释运动原因的赫拉克利特。最后,他把虚空看作是完全的,同原子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否定了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把物质和它的存在形式--空间割裂了。

  在认识论上,德谟克利特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最初阶段,从物体的表层中流射出一些极细的流出物,即物体的形象,它作用于人们眼前的室气,因而使人看得见这些东西。被称为“影象说”。他说:“感觉和思想是由透入我们之中的影象产生的;因为,若不是影象来接触,就没有人能有感觉和思想”。他还认为仅靠感觉是不够的。例如,原子与虚空,仅凭感官,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嗅不出的,这就需要更精确的认识,即理性的认识参加进来。因此,他把感性认识叫做“暧昧的认识”,把理性认识叫作“真理的认识”。可以说,他已经朴素地认识到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矛盾关系。但是他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看作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器官直接接触认识对象引起的,而且是一次完成的。这就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形而上学地分裂了。同时,过分地强调理性认识,甚至排斥感性认识。德谟克利特根本不承认神的存在。在他看来,神的观念产生于人们的无知。人们看到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如打雷闪电、日蚀月蚀等,感到惧怕。但不从自然现象本身解释,反而认为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它的祸首-神。这些奇异现象对人们的生活有的带来好处,有的引起不幸,人们就断定神也有赏有罚。他指出:除了这些自然现象以外,没有任何其它东西。可以看出德谟克利特已经从认识论上接触到了神的观念的原始起源。但是,他离开产生神的观念的社会根源是根本错误的。

  德谟克利特毕竟是个奴隶主思想家。他说:“优秀的人是本性命定了来发号施令的”,“应该像使用我们身体上的四肢一样来使用奴隶,用每一个来完成一种特定任务”。他还从维护奴隶主利益出发,把国家看作是调和阶级利益,保持“公道”的工具。他说:“国家的利益应该放在超乎一切的地位上,以使国家能治理得很好。不应该让争吵过度以致失去公道,也不应该让暴力损害公共的善。”但是,这只不过是奴隶主的主观愿望,是他们企图调和两个奴隶主阶层相互“争吵”、“倾轧”,以便维护整个奴隶主对奴素统治的一种手段。要知道国家永远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和意志的表现,而绝不是超乎一切之上的;永远是用暴力手段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的,而绝不是什么主持“公道”,保障“公共利益”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