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火焰兰被植物学专家称作植物界的“大熊猫”,曾一度在云南境内几近消失,经过各级林草部门和科研人员多年努力,积极开展人工繁育和原生境地的野外回归工作。
盛开的云南火焰兰
近日,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喜讯,云南火焰兰迎来了野外回归后的首次绽放,标志着这一极危物种种群恢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种质资源圃中野外回归种植的20余株云南火焰兰,有6株同时盛开,其花朵色泽鲜艳,格外引人注目。工作人员介绍,这批云南火焰兰系2023年引种至站内进行人工繁育,并于今年3月首次开花。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副站长温韩东介绍,“通过两年的人工的繁育、照顾、监管,今年20多株当中有6株开花,这个开花是我们没想到的,当时觉得这个海拔因为温度高、湿度低,可能不容易开花,但是人工增加湿度、遮荫的情况下,今年就意外之喜,而且开得比较茂盛。”
云南火焰兰因花色鲜红如火焰而得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兰花品种,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元江,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因其分布地狭窄、野生资源稀少、种群繁衍困难及人为滥采等原因,野生种群濒临灭绝。
盛开的云南火焰兰
自2016年起,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联合保护区管护局及科研院校,在元江区域多次开展云南火焰兰的野外分布、种群数量调查以及生物学特性观测、数据收集等工作。特别是2022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兰科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专业技术的支持下,开展云南火焰兰的人工繁育组培、炼苗、野外回归的技术研究,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攻克了人工繁育和野外回归过程中的多项难题。
目前,相关部门已初步建立了云南火焰兰的苗木繁育体系,并在元江区域多次多地开展云南火焰兰野外回归实验,探索出可行的野外回归技术方案,帮助云南火焰兰野生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这不仅为云南火焰兰的种群恢复、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也为今后种质创新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云南网通讯员 王瑾 周馗 刘政佳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