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靖市马龙区纳章镇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冷库”经济,有效破解了应季农产品储存难、销售难等瓶颈制约,实现了本地农产品就地保存保鲜,把小冷库变成了增加村民收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小金库”。
走进纳章镇仟茂农业有限公司保鲜冷库现场,工人们正有序将新鲜的蔬菜进行装袋,一旁的叉车工们正熟练操作着叉车,将分拣、装袋后的各类蔬菜往冷库里搬运……大家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冷库建起来以后,不仅农产品保鲜期延长了,还能在本地开展分拣、包装等流程,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便的就业岗位。在分拣包装车间,纳章社区居民杨存正在给娃娃菜套袋,她说:“我们夫妻俩去年就来冷库干活,这里是实行计件工资,两个人每天能净挣300元到400元,工资很可观,又能照顾家里面。”
“我们云南仟茂冷库收购的蔬菜有香菜、娃娃菜、油麦菜、瓢菜等,每天冷库的平均吞吐量在170吨到180吨之间,旺季的时候可能在每天300吨左右。”云南仟茂农业有限公司冷库负责人李建明介绍说。
冷库虽小,作用却很大。该保鲜冷库常态化用工50余人,季节性用工能达130余人。不仅促进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还让周边的农产品保鲜保质,滞销风险得到了有效化解。
纳章镇方郎村委会菜农刘增平告诉记者:“过去,我们的农产品没有家门口的‘冰箱’,想要卖出好价钱,只能靠物流通道快速运出产地或者就在本地售卖。现在冷库建设以后,我们种出的青花、甜脆豌豆等蔬菜实现了错峰、错时、错季销售,还能卖上了好价钱。”
乡村冷库的建设,不仅极大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也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推进。如今,纳章镇的蔬菜、羊肚菌、蓝莓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在乡村冷库的驱动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小小乡村冷库“链”通了群众致富路。
云南网通讯员 徐红兵 黄艳 房袁志 贺萃泰斯 胡胜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