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艳阳高照。记者来到德宏州盈江县户勐村,参加云南省农科院盈江农科服务团与盈江兴农公司组织实施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云薯509集成示范测产活动。初春的盈江,气候暖和,田野里响彻着隆隆的马铃薯收获机器声,映入眼帘的是如火如荼的冬马铃薯丰收景象。
科技赋能,开拓新市场
盈江是云南最大的冬马铃薯县,年种植冬马铃薯20万余亩。冬马铃薯于当年11月初播种,次年2-3月上市,因为错季上市,比较效益好,是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近年来,受南北市场一体化等原因影响,盈江洋芋优势不如以前。”盈江兴农公司总经理李希龙对记者说,在省农科院盈江农科服务团的支持下,一方面公司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冬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集成示范,挖掘生产潜力,引导农户扩大种植新品种;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早熟新品种云薯509 “水洗”新产品的市场开发,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
在云薯509测产现场,记者看到,田垄上都是白花花的洋芋。测产专家组组长黄云高级工程师告诉记者,实收农户龚小发家的1.32亩云薯509,平均亩产3659千克,按当日市场价计亩产值5402元。
“我家里有30亩水田,春天种水稻,收了水稻后,每年都种洋芋。”盈江县弄璋镇拉洪村马铃薯种植大户莫小桑告诉记者:“我们村有60户、253人、750亩水田,生产方式都这样,春天种水稻解决口粮,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冬洋芋。这几年,洋芋价格忽高忽低,我们在省农科院农科服务团的技术指导下,采用二次播种法种植早熟品种云薯902,上市早,商品性好,货架期长,市场喜欢,还是年年有钱赚。”
科企合作,产业不断升级
“这几年,云薯304在盈江的冬季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万多亩。”昆明子弟食品公司原料供应商、昆明七薯农业公司总经理舒培凯说,公司每年从育种单位省农科院订购薯片加工品种云薯304脱毒原种到甘肃繁种基地扩繁,收获的种薯再到盈江订单种植,技术上全程有省农科院盈江农科服务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种植户产量稳定,以每千克1.8元的保护价订单收购,农户收入稳定。
“订单促发展,产业升级品种是关键。”盈江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杨荣凯说,下一步将加强与省州技术部门合作,引进、筛选和评价一批适宜盈江种植的冬马铃薯品种,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农增收,为盈江冬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粮经协同,助农增效增收
“冬天的盈江光热资源丰富,水利条件好,这里的冬马铃薯错季上市,比较效益好,这些年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品种也多,产能在提高,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省农科院盈江农科服务团团长尹自友研究员说,服务团整合省、州、县粮经和农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20人,围绕盈江农业产业需求开展技术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薯农开展粮经协同千斤万元助农增收行动。一年来,与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县农机推广站联合,开展水稻机械播种、马铃催芽和马铃薯二次播种等新技术培训6期共计1200人次;在弄璋镇南永村组织农户开展了“水稻+早熟冬马铃薯云薯509+西瓜”一年三熟集成示范21亩,对思永新种植的3.3亩实收测产,在去年马铃薯市场低迷的一年实现平均亩产值达10802.6万元。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集成开展“水稻+再生稻+冬马铃薯” “水稻+鲜玉米+冬马铃薯”等种植模式的研究和示范,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为盈江冬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薯农增收开辟新路径。
云南网记者 陈云芬 通讯员 尹自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