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浩、黄凯鸿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于7月29日发布了关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的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的4份重要文件,具体包括:(1)《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咨询总结及该指引;(2)《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适用)》咨询总结及该指引;(3)与发牌制度及申请程序相关的《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摘要说明》;(4)《原有稳定币发行人过渡条文摘要说明》。其中,两套指引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刊宪。以下是各文件的核心内容概述:
《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重点涵盖了储备资产要求、稳定币种类与隔离、信息披露以及稳定币发行等方面。咨询总结部分总结了受访者的意见,并提供了详细回应。受访者就储备资产管理、发行、赎回及分配、业务活动、风险管理等内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业界咨询于2025年6月30日结束,共收到28份回应。多数受访者支持指引中的拟议规定,并认为这些规定有助于持牌人在稳定币发行过程中妥善应对相关风险。
《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适用)》在总结咨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要求。金管局共收到38份回应,来自全球及本地虚拟资产市场参与者、沙盒参与者、银行、专业协会、顾问及法律事务所等多方。受访者普遍认可稳定币行业存在的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并支持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法律与监管框架。基于反馈,金管局对初始建议进行了修订,以更好地回应业界关切。
第三份文件《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摘要说明》详细介绍了根据《稳定币条例》设立的发牌制度,适用于有意申请牌照的机构及持牌人。主要内容包括稳定币的释义与适用范围、最低准则、申请程序、持续义务、对持牌人的控制权、撤销和暂时吊销牌照等。
最后,《原有稳定币发行人过渡条文摘要说明》主要涉及过渡条文的适用范围、首3个月和首6个月的具体安排。
针对已在香港运营且具备实质业务的法币稳定币发行人,金管局设置了6个月的过渡期安排。在过渡期内,这些发行人可继续开展业务,但需提交牌照申请并获得金融管理专员的书面确认,同时承诺遵守监管规定。符合条件的发行人将获发临时牌照,若未能满足要求,则需在2025年12月31日前结束在香港的稳定币业务。
金管局强调,发牌过程将持续进行,并鼓励有意申请牌照的机构于2025年8月31日前与其联系,以便了解监管期望并获得反馈。已准备充分的机构可于9月30日前提交申请。
截至7月29日,金管局尚未颁发任何稳定币发行人牌照。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表示,初期仅会发放少量牌照,预计首批牌照可能于2026年初发出。
陈维民还指出,金管局在稳定币相关事务上保持开放态度。稳定币可以选择与单一法币或一篮子货币挂钩,且发行方可随时提出申请增加新的挂钩货币种类。目前潜在发行方讨论的主要挂钩货币为港币和美元等可自由兑换的法币。
金管局助理总裁何汉杰补充道,尽管在币种选择上较为灵活,但金管局仍会对储备资产管理、发行流程、赎回机制及分销渠道等环节进行全面评估。例如,对于与香港处于不同时区的法币挂钩,金管局会考察发行方是否能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客户赎回请求。
总体来看,香港金管局在稳定币监管方面秉持从严把控、全方位覆盖的原则。这种严格贯穿于稳定币运营的全流程,覆盖了生态系统的各个关键领域。
在储备资产管理方面,金管局制定了详细的规范,明确要求储备资产的种类、比例、流动性及托管方式,以确保稳定币的价值支撑坚实可靠。在业务活动层面,无论是发行、赎回还是交易转账,均有相应的规则约束,保障业务合规有序。
风险管理是另一个重点监管领域。金管局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有效应对市场、信用及操作风险。在公司治理方面,从组织架构到内部监督机制,金管局均制定了详细规定,以确保运营管理的透明和规范。
此外,在反洗钱及恐怖融资这一关乎金融安全的关键领域,金管局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措施,要求发行方建立完善的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监测和报告机制,严厉打击洗钱及恐怖融资活动,维护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