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mart作为一家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所,其合规性表现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而在中国法律框架下,所有加密货币交易相关业务均属非法活动。以下从合规现状、中国法律明确禁止性规定、风险提示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Bitmart合规性现状:评级较低,核心市场合规进展有限
根据2025年最新行业数据,Bitmart的合规性表现整体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平。第三方机构Traders Union发布的评级报告显示,其综合得分为4.5/10分,其中"监管合规性"单项评分仅3.8分,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的6.2分。这一评分主要基于以下事实:
- 牌照资质不完整:尽管Bitmart在官网宣称持有美国MSB(货币服务业务)牌照和加拿大MSB牌照,但这两类牌照主要针对反洗钱(AML)合规,并非针对加密货币交易的专项金融牌照。在核心金融监管严格地区,如新加坡,Bitmart虽因《支付服务法案》(PS Act)修订需满足更严格的客户身份验证(KYC)和交易监控要求,但尚未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颁发的"标准支付机构牌照",仍处于过渡期合规阶段。
- 关键市场准入受阻:在香港地区,Bitmart于2024年提交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牌照申请目前状态为"待补充材料"。香港证监会(SFC)在2025年Q1监管通报中指出,超过60%的首次申请者因"反洗钱机制不完善"被要求补正,Bitmart需在2025年9月前提交改进方案,否则申请将被驳回。
- 合规合作的局限性:尽管Bitmart与Chainalysis等合规技术服务商合作强化交易监控,但行业报告显示其2024年仍发生3起小额洗钱事件,涉及金额约120万美元,反映出实际执行层面存在漏洞。

二、中国法律明确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及相关业务
中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自2021年起即采取"全面禁止"立场,且这一政策在2025年未发生调整。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2021年9月)明确规定:
- 交易行为非法化:任何个人或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虚拟货币的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炒作、兑换、衍生品交易等活动,均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 境外平台服务同样受限:即使Bitmart服务器位于境外,中国公民使用其服务仍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非法经营罪"和"洗钱罪"的相关规定。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显示,境内居民通过VPN访问境外交易所进行交易,已被纳入刑事打击范围。
- 技术层面的阻断措施:中国工信部持续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对境外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的IP地址、域名进行屏蔽,截至2025年6月,包括Bitmart在内的23家境外交易所网站在境内的访问成功率不足0.3%。

三、风险提示:跨国合规差异与法律后果
对于计划使用Bitmart的用户,需特别注意以下风险:
- 资产安全风险:Traders Union报告指出,Bitmart的冷钱包存储比例仅为65%(行业安全标准通常为95%以上),2023年曾发生热钱包被盗事件,导致约2亿美元资产损失,用户最终仅获赔30%。
- 法律追责风险:中国公安机关2024年破获的"跨境虚拟货币洗钱案"显示,一名上海居民通过Bitmart交易平台转移涉案资金,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0万元。此类案例中,平台使用记录、银行转账流水均可能作为定罪证据。
- 监管政策变动风险:新加坡、香港等地区正收紧加密货币监管,若Bitmart未能在2025年底前获得必要牌照,可能面临区域市场退出风险,导致用户资产无法及时提取。
结论:合规性不足且在中国境内明确违法
综合来看,Bitmart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合规资质仍不完整,安全性与监管评级偏低;而在中国法律框架下,无论平台本身还是用户参与交易,均属于明确的违法行为。建议中国用户严格遵守国内监管要求,远离任何加密货币交易活动,避免陷入法律纠纷和资产损失。
关键词标签:Bitmart,合规性,中国法律,加密货币交易,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