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稳定币被明确归类为“虚拟货币”,其发行、交易和融资行为被禁止。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于 2021 年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至今仍作为监管基石,禁止任何金融机构或支付机构开展相关业务。同时,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被严格区分:数字人民币为央行发行、受法律保护的法定数字货币,而 USDT、USDC 等私人稳定币则被视为“未经批准的代币”,不受法律保护。
稳定币作为锚定法币或大宗商品的加密资产,在中国监管框架下被明确归类为"虚拟货币"范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至今仍为监管基准,该文件禁止任何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开展虚拟货币相关业务。
境内合规渠道现状:目前中国大陆未有任何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人民币与稳定币的兑换服务。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2025 年 3 月数据显示,境内发现的 136 家提供稳定币交易的平台均非法运营,其中 89 家已被关闭。
跨境交易法律风险: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个人年购汇限额为 5 万美元,且不得将外汇用于虚拟货币交易。2025 年第 2 季度,外汇管理部门对 1,247 名违规个人施加“购汇限制”管理。一家跨境电商平台协助用户将人民币兑换为稳定币,结果被暂停跨境支付资格。
灰色 OTC 交易风险实录:尽管监管趋严,微信群、Telegram 等平台仍存在大量点对点交易。2025 年 “鑫慷嘉”事件案例中,超过 3,000 名用户通过此类渠道购买“虚假稳定币”,损失总额达 4.3 亿元。该案成为监管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对于确有跨境支付需求的企业,可通过以下合规路径解决:一是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批准的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系统;二是通过合格银行开展真实贸易背景的外汇结算。2025年7月,中国建设银行等6家银行已试点"数字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双币种结算通道,覆盖东南亚12个国家。
个人用户应警惕各类稳定币投资陷阱,监管部门提示"三不原则":不参与任何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不将人民币转入陌生个人账户;不相信"高收益""保本保息"等虚假宣传。如发现非法交易平台,可通过12363金融消费投诉热线或国家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进行举报。
随着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的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正与国际清算银行(BIS)等机构合作制定监管标准。2025年G20峰会期间,中方代表提出"稳定币跨境流动负面清单",建议对无牌稳定币实施跨境传输限制。这一倡议已得到11个成员国支持,有望在2026年纳入全球监管规则。
在当前监管环境下,人民币与稳定币的直接兑换仍面临法律障碍。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通过合法合规渠道满足跨境支付需求,避免陷入非法金融活动风险。随着数字人民币的跨境应用拓展,未来可能形成更加安全高效的替代方案。
关键词标签:稳定币,人民币,监管政策,合规风险,非法交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