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文明家风润会昌

发布时间:2025-08-14 14:11:16

原标题:文明家风润会昌

近年来,会昌县以“客家文化为根、红色基因铸魂、时代新风赋能”为主线,将家风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各环节,描绘出一幅家风正、民风淳、乡风美的鲜活画卷。

活化传承

让老传统焕发新生机

“大家看这块寿序屏,是庆祝钟太安老人八十一岁寿辰时送出的,寿序内容主要颂扬了钟太安的慈贤节孝……”近日,在会昌县博物馆,讲解员指着一块嘉庆年间的寿序屏,向参观者细细解读,讲述“齐眉昌后、家学克承、有敬姜风”等匾额文字背后的故事。这些历经百年风雨的匾额,成了如今全县中小学“家风研学”的必看展品。

在会昌,这样的“活教材”不止一处。为让红色家风可感可学,该县将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成“红色家风课堂”,挖掘红色家风故事,通过情景演绎、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参观者传承红色基因。

与此同时,“书香传家风”亲子阅读活动在城乡同步开花。由会昌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县妇联、教育部门组建的12支家庭教育讲师团,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家庭文明实践点、社区书屋、乡村祠堂,开展“赣南家风故事”宣讲17场。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的实践队连续十五载接力点亮山区孩子前行路,实践队每年暑假都来小密乡廖祖彬家庭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带领孩子开展《曾国藩家训》经典诵读活动,在书香浸润中传承优良家风。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红色家风讲解289场,吸引1.38万人次参与,亲子阅读活动覆盖百余个家庭。

破旧立新

为新风尚搭建大舞台

“我们承诺:婚事新办简办,不攀比彩礼,用奋斗创造幸福!”今年5月20日,会昌县市民服务中心婚姻登记大厅内,30对新人手持鲜花,在“客家有囍”集体颁证仪式上庄严宣誓。这场由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文明办、县妇联、团县委、行政审批局联合主办的活动,没有奢华宴席,却有县领导送上的“家风礼包”——内含《朱子家训》节选和定制纪念册,让“简约即幸福”的理念深植新人心中。

“以前觉得彩礼少了没面子,现在才明白,两个人同心协力比啥都强。”新人小张的话道出了新风向。为破解婚俗陋习,会昌县出台《关于推进婚俗改革的实施意见》《会昌县培育婚育新风的若干措施》,在19个乡镇建立红白理事会,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还通过“红娘培训班”引导媒人弘扬婚恋新风。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会昌县将家风建设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必修课”,每年对新任科级干部及家属开展廉洁家风教育。

从新人的简约婚礼到干部的廉洁家书,会昌正以家风建设为切口,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向好,“文明节俭、清廉守正”成为城乡群众的自觉追求。

宣扬典型

以小切口推动大转变

“以前比谁家酒席办得好,现在比谁家媳妇更孝顺!”周田镇秧排村村民老汪的话,道出了村里的新风气。这一变化,源于会昌县持续挖掘推荐“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最美岳母”,30多个先进典型人物的故事通过县级官方媒体账号、乡村大喇叭广泛传播,成了村民们争相学习的榜样。

“以前很多村民闲了就想打牌,现在跟着文宣队排练、做公益,日子充实多了。”庄口镇龙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肖述浩感慨道。这个曾因赌博成风被挂牌督办的村庄,如今在新时代文艺宣传队的引领下“逆袭”成了“文明村”。2017年肖述浩退休后,组建新时代文艺宣传队、男女舞龙队,在本村和周边村居义务演出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家和万事兴》、情景剧《回娘家》等文艺节目,以“文明实践 文艺”的方式,培育文明乡风。

从博物馆里的匾额故事到红色旧址的初心传承,从亲子阅读的书香浸润到集体婚礼的简约新风,一股股清新向上的家风力量,正汇聚成推动会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能,让这片红土地上的文明之花愈发绚烂芬芳。(刘新权 刘兆春 刘玉明)(刘新权 刘兆春 刘玉明)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