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们为何选择厦门?
潘维廉在给自己的新书《魅力福建》签名。
东南网8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黄星榕 林闻 林泽贵 文/图)
12日,“鹭引五洲,智荟未来”2025海外名校英才厦门行活动在厦门举行。近200名来自牛津、剑桥、哈佛等顶尖名校的留学人才及10名外籍专家,与60余家企事业单位面对面交流对接,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此次齐聚的海外英才平均年龄29岁,88%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35.5%具备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经历,专业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既有青年学者,也有携带技术成果的创业精英。通过专场洽谈、行业沙龙等形式,已有不少人才与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而这,正是厦门吸引全球人才的一个剪影。当前,厦门人才资源总量达170万人,国际化人才逾6万人,已连续4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是什么,让外籍友人选择来到厦门,留在厦门,并共同讲述在这里安居乐业的厦门故事?
“洋朋友”眼中的鹭岛
“从1998年以通用飞机引擎维修公司的总经理身份来到厦门,而后扎根在这里,我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8月的早晨,在厦门同安环东浪漫海岸线边,碧海、沙滩、红树林相互映衬。已在这里定居的美国商人唐纳瑞(Rick L.Turner)同记者说,自己醉心于这般美妙的南国海岛风情。
他说,来到厦门后,生活就像开启了一个盲盒,而且还是“隐藏惊喜款”。
“刚刚来到厦门工作时,这里还没有这么多的摩天大楼,但如今岛内已经变得很繁华。”唐纳瑞告诉记者,这里十分包容,且有国际范儿,越来越多的老外选择在厦门定居,尤其是在思明区筼筜街道的官任社区。“这也是我在厦门的第一个落脚地。”
唐纳瑞口中的官任社区是厦门外国友人最集中的社区之一。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这些年,社区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不仅设立外国人才服务分站,还推出长达400页、细致到“抵达第一周该做什么”的《外籍人才来厦工作生活指导手册》。
“我与厦门政府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有接触。他们很热情,同时也非常了解外国人在厦门需要些什么,这大概也是厦门可以吸引这么多外国人的原因。”唐纳瑞说,自己经常和远在美国的家人、朋友说,想要了解真正的中国,一定要亲自来看看,他们一定会爱上这里。
“我已经在中国生活了27年,并且打算继续在这里待下去。”唐纳瑞说,他觉得中国经济拥有强大活力和韧性,这里的发展机会比在西方多,能做出的成绩也更大。
“老外”脸 “老内”心
近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福建展馆内,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William N.Brown)的新作——《魅力福建》(中英文版)新书发布会启幕。他用近四十载光阴丈量福建大地,以外国观察者的独特视角,将八闽风物与时代变迁娓娓道来。创作所需的积累,得益于潘维廉在福建长期生活的浸润。而一切故事的缘起,要回到37年前。
1988年,潘维廉带着妻儿,坐了18个小时的船到达厦门和平码头后,第一反应是感叹:中国人口基数真的很大。
这一年,潘维廉32岁。他原本计划在厦门学习一两年中文后,再去其他地方。然而一到厦门,他就爱上了这里。不久后,厦大管理学院唯一的外籍商科教师回了美国,院长便邀请潘维廉教授商科课程。因为他平易近人,他的朋友和学生都喜欢称呼他为“老潘”。就这样,老潘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
这一扎根,就是30多年。1992年,老潘成为福建首个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国人。因为从未有前人申请过,有关工作人员不知道怎么办理手续,但大家都一一克服了这些难题——没有申请表可以填?那就自己设计申请表。一次申请不通过?那就接着申请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第四次,潘维廉终于申请成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居留权资格。
潘维廉常用的茶几做了挖空处理,透过镶嵌的透明玻璃,能看到里面盛放着世界上他最爱的两座岛屿的沙子、贝壳和海星。这些沙子,一部分取自夏威夷,另一部分来自厦门。对于老潘来说,厦门与其他城市有什么不同?
“我是‘老外’脸,‘老内’心,不见外的老潘。明年我就70岁了,人生中前30年在美国,后40年在中国,在中国的时间比在美国还要长了。现在我可以说,厦门就是我的家。”潘维廉放下手中的茶杯,笑得温暖,“我来厦门之前,很多人告诉我这里不排外。后来我收集了很多一两百年前外国人写的有关厦门的书,当时就有人认为厦门是中国思想最开放、最包容的地方。”
潘维廉用管理学教授的思维分析这种现象: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几百年来,闽南人漂洋过海闯荡世界,也敞开怀抱迎接世界,“开放包容”是刻在福建人DNA里的特质。
随着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扩容”,厦门成为海外朋友来到中国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这几年春节,很多外国的游客特地坐飞机、坐邮轮来到厦门,这样美丽的景色,他们需要花钱远道而来欣赏,而我每天一出门就能看得到。”潘维廉俏皮地挑了挑眉毛。这份对于厦门的归属感,让他对越来越国际化的厦门与有荣焉。
采访尾声,潘维廉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弹着吉他,轻轻唱着自己编写的一首关于厦门的歌曲《美丽厦门》:“我爱上美丽厦门岛很长的时间,我爱上美丽厦门和厦门的人,我爱吃闽南菜,也爱吃海鲜,我是个遥远来的厦门人。”
夜幕降临,筼筜湖畔的咖啡馆里,来自世界各地肤色各异、语言不同的人们正喝着咖啡,与同伴交谈。来自美国的苏珊觉得厦门有浪漫的大海和沙滩、独特的艺术氛围,她享受在这里购物、逛展览;来自荷兰的凯伦随丈夫来到厦门已有3年时间,白天她会去官任社区的语言学校学习中文,傍晚吃完饭后再与丈夫在白鹭洲公园散步;来自德国的柏杨欣和他的日本太太是2000年来厦门工作生活的,25年间他几乎去遍了福建的每个城市,这里高效的行政手续、热情的居民让他对福建好感倍增……
唐纳瑞在厦门家中。
12日,外籍人才在“2025海外名校英才厦门行”活动现场咨询有关工作岗位。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