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京川高校联合研究团队在川发现全新葱属植物物种

发布时间:2025-08-12 02:11:05

原标题:京川高校联合研究团队在川发现全新葱属植物物种

北京大学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团队联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位于绵阳市平武县的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种全新的葱属植物物种——走茎韭,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于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

走茎韭有何特殊之处?记者采访了研究团队。

现存仅500株,建议列为“易危”物种

学术上,确认一个新物种需经科学严谨的系统研究,方能正式命名并发表在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上。走茎韭研究团队共耗费了近两年时间。

2023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在王朗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实习时,发现几株形态异常的葱属植物,与已知物种均不相符。随后,团队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兴金教授、谢登峰副研究员合作,对该植物展开进一步研究。

要确认物种身份,需先通过形态学比较缩小检索范围,寻找“亲戚”。最初,从外观看,该植物花色和花部结构与多叶韭相似,扁平叶片则神似天蒜,但由于发现时花期已过,无法获取其全面解剖学特征数据。直到2024年,研究团队重返王朗自然保护区,在当地采集其开花植株,展开进一步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鉴定。

实验室中,该植物的身份被揭示。“其花丝基部具双齿,子房蜜穴周围被突起包裹,花葶光滑无棱——这些特征与近缘种截然不同。”谢登峰介绍,分子证据则进一步表明其为独立分支,证实其新种地位。尤其是,走茎韭的地下走茎十分发达,能达到10厘米以上,后续可独立长成多个新植株。这一无性繁殖特性成为其命名依据,也是其区别于近缘物种的关键形态学特征。

谢登峰介绍,发现走茎韭的位置位于王朗自然保护区冷杉林下潮湿苔藓层,近溪流,海拔3000米左右。目前仅在该地发现单一居群,约500株。鉴于分布区狭窄、居群规模小,且保护区栈道直达可能引发游客干扰,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走茎韭被建议列为“易危”物种。

有巨大开发潜力,需提供完好的生存空间

葱属植物是单子叶植物家族中的一大重要分类,全球有超过1000种,中国约有150种,其中横断山脉及邻近的温带地区是分布中心之一。

走茎韭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四川现有葱属成员超过40种,居全国前列,新成员的发现对于丰富植物多样性和葱属植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印证了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宝库’的地位。”谢登峰说。

此外,葱属植物蕴藏巨大的开发潜力。例如成都西部山区的峨眉韭、宽叶韭已被用作野菜并小面积种植,而高海拔物种的特殊基因更有可能孕育新品种。“走茎韭虽暂未显现食用或药用价值,但其具备的无性繁殖优势和独特生境适应性,未来有潜力为葱属经济物种改良提供重要基因资源。”

尽管走茎韭繁殖能力强,但研究团队仍强调保护优先原则。“旅游干扰是现实威胁,我们应首先保障它在当前环境中的自然繁衍。”谢登峰坦言,“应持续监测王朗自然保护区居群动态,过多的人工干预反而可能破坏其生态位,需保证其在野外有完好的生存空间。”

下一步,研究团队将深入解析走茎韭的群体多样性水平和环境适应性机制,进一步溯源其演化历史。

(记者 陈俊伶)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陈俊伶)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