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阶级斗争视角下的阶层跃升幻象

发布时间:2025-08-10 09:17:27

一、阶层跃升论的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糖衣炮弹

掩盖阶级对立的结构性根源

阶层跃升论将社会不平等归因于个人努力(如“高考改变命运”“互联网行业机会”),却刻意回避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的阶级固化。

马克思主义指出:阶级地位由生产关系中的角色决定(如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出卖脑体劳动力),而非个人能力。所谓“阶层流动”仅是少数无产阶级成员进入小资产阶级行列的假象,未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结构。

为剥削制度提供合法性

阶层跃升论鼓吹“人人可通过竞争上升”,实则为剩余价值剥削披上道德外衣。例如:

互联网行业宣称“学历出身不重要”,却依赖996制度压榨劳动力;

“一铺养三代”神话掩盖了商铺投资者对租户的租金剥削。

这种叙事将阶级矛盾转化为个体竞争,削弱无产阶级的集体反抗意识。

二、阶层跃升论的实践悖论:数据与现实的断裂

教育跃升的幻灭

高考被标榜为“最公平的跃升通道”,但城乡教育资源分化导致农村学生升学率持续走低(如2023年北大农村生源占比不足10%)。

学历贬值加剧阶层固化:城市中产投入巨额补习费,却面临“高学历低回报”,反沦为教育资本化的牺牲品。

经济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垄断资本扼杀真实流动:

旧贵族(如民国“知识垄断阶层”)被工程师群体取代,但新精英通过产业园资本聚合形成“技术资产阶级;

私有制下,底层劳动者难以突破“阶级玻璃天花板”(如外卖员日均送单12小时,月收入不足6000元)。

三、阶级斗争理论:解构跃升叙事的武器

阶级是历史的、结构的,而非个体化的

马克思强调:“阶级的存在仅与生产发展特定阶段相关。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积累财富,无产阶级始终处于被剥削地位。所谓跃升,本质是资本筛选代理人的过程。

阶层跃升论是阶级斗争的隐性形式

当代阶级斗争从武装冲突转向意识形态斗争:

否认阶级斗争者,实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如鼓吹“法治社会无阶级对立”);

阶层跃升论通过“个人奋斗”话语,消解无产阶级对系统性压迫的认知。

四、超越阶层跃升:无产阶级解放的路径

消灭私有制是根本前提

马克思指出:只有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终结阶级分化。南街村、华西村等集体经济体案例证明:

资源公有制下,村民享有住房、教育、医疗全免费福利;

劳动成果共享取代“个人跃升”逻辑,实现实质平等。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

列宁警示:“承认阶级斗争却不承认无产阶级专政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结语:从幻象到觉醒

阶层跃升论是资本主义延续剥削的精致骗局,它用“流动希望”麻痹被压迫者,掩盖阶级对立的血腥本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揭穿了这一幻象:无产阶级的解放,不在于个体攀爬阶层阶梯,而在于砸碎锁链,在公有制基础上重建“无阶级社会”。历史反复证明:放弃阶级斗争,即放弃人类解放的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