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沧源芒卡镇:口岸经济描绘边疆幸福新图景
在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北群山间,芒卡通道车辆穿梭不息。这个距清水河口岸仅5公里、3分钟可直上临清高速的战略节点,正跃升为沧源融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关键支点。4年来,芒卡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岸镇一体化”为蓝图,全力发展口岸经济,书写着“通道变枢纽、边贸促共富”的边境幸福故事。
口岸引擎,点燃发展新动能
芒卡通道是沧源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累计出入境人次已突破12万次。借助其区位优势,芒卡镇积极承接清水河口岸功能外溢,争取资金项目支持,提升芒卡通道及其配套设施,全面提升通道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基础设施升级。“一桥一隧”的通车极大缩短了时空距离,110kV变电站为工业用电提供保障,国道G219改扩建工程正在推进,顶峰公司边民互市场项目也即将建成,届时芒卡通道承载能力将大幅提升,为口岸经济发展铺设“快车道”。货车司机杨绍飞说:“‘一桥一隧’不通的时候,我们走大湾江方向,从孟定到口岸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现在‘一桥一隧’通了,从孟定到口岸半个小时就到了。”
海关服务优化升级。孟定海关积极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推动芒卡通道通关向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迈进,支持基础查验设施提质增效,联动周边口岸形成功能互补,为口岸经济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孟定海关口岸监管二科副科长孔文义介绍:“我们持续推动芒卡通道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通关水平,支持通道基础查验设施提质增效,联动周边口岸形成功能互补和联动发展局面,服务进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产业深耕,边贸“流量”正转化为产业“增量”
口岸繁荣为产业升级注入活水。芒卡镇立足热区资源,将蔬菜打造成“亿元产业”,更以口岸为纽带,构建“本地生产 进口加工 全国分销”全链条。
口岸落地加工开新局。在绿佳源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王亮推动下,农产品材料加工厂与蔬菜烘干厂建成。村集体抱团流转土地,企业投入运营,实现“村企联营、按股分红”。投产后预计年分红超200万元,每村增收10万元以上。“我们吸纳180多名乡亲就业,让蔬菜增值留在本地。”王亮介绍。在加工厂工作的杨忠留说:“我每月工资3000多元,离家近还能照顾老小。”
边民互市释放红利。加强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社及边民日常管理,完成合作社社员新认定录入和备案445人。成功申报2家企业为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企业,推动互市进口贸易转型升级。2025年上半年,边民互市进出口贸易总量已达1.5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700万元,为开展互市的合作社增收18万元,为边民增收26万元。“通过边互通APP,我们边民可线上完成互市订单,每单至少有50元收益,操作方便,我们老百姓参与热情更高了。”芒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晓阳介绍道。
国门同心,幸福扎根边疆
口岸经济的勃勃生机,离不开稳固的边境防线。芒卡镇扛牢强边固防政治责任,持续压实13个联防所责任,常态化与边境派出所、县公安局专班开展巡逻查缉,每日百余名警民联防队员24小时值守33.977公里边境线,严厉打击各类跨境违法犯罪行为,用铁腕守卫着口岸经济的健康肌理。“守好国门,才能让货车和乡亲们安心通关。”莱片村公勐大山联防所副所长李世光表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筑起经济发展与边民安宁的钢铁屏障。
从蔬菜基地的丰收喜悦,到互市App的便捷收益;从加工车间的机器轰鸣,到国门一线的忠诚守护——芒卡镇的口岸经济,正让边贸从“过路财”转变为扎根本地的“产业财”,托起边民稳稳的幸福。(融媒体记者 邓红梅 通讯员 高雨秋 马其林)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