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大理剑川:打造“非遗 文旅”新场景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工坊中,游客可以体验土陶拉坯与甲马拓印,在文创集市上,可以挑选心仪好礼,8月2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石宝山,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剑川县“非遗进景区”活动拉开序幕,将静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动态的文旅体验。
活动当天,精心编排的节目汇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来自大理各地的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相聚一堂,用热情洋溢的白曲奏唱与白族舞蹈,共同演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石宝山歌会是一项流传久远、规模盛大的传统民俗盛会,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2008年,石宝山歌会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石宝山对歌台旁,巨幅浮雕生动刻画着历代白族儿女在此以歌会友、以曲传情的盛大场景,活动当天的舞台之上,人们用歌声与舞蹈续写这一文化传奇。奇峰叠翠的石宝胜境与鲜活灵动的非遗技艺交相辉映,为八方游客奉上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现场氛围热烈,游客参与踊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魅力在山水间璀璨绽放。
经典白曲《迎客欢歌》《东山放羊调》《泥鳅调》《心肝票》《咪嫩多》等,让原生态的天籁在山谷间久久回荡;舞蹈《心肝票》《木石之魅》《额达够》《霸王鞭》《迎客歌》等,或柔美婉约,或刚劲有力,展现了白族舞蹈的丰富层次。现场气氛高昂热烈,掌声与欢呼声在山林间回荡不息。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展区前,丰富的图文资料与工作人员耐心地讲解,让游客们系统领略了剑川木雕、白族布扎、甲马、土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文化价值。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工坊中,游客参与土陶拉坯与甲马拓印体验,感受泥土的温润与拓印的奇妙,非遗技艺变得可触可感,深入人心。文创集市上,白族布扎的缤纷色彩、剑川木雕的精湛绝伦、大理陶器的古朴雅致、龙头三弦的精致工艺,以及充满趣味的传统儿童玩具、香酥的剑川酥饼、酸甜的苏裹梅等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大家穿梭其间,挑选心仪之物。
在“我眼中的非遗”摄影活动现场,游客手中的镜头聚焦于歌舞的精彩瞬间、体验的专注神情、集市的烟火气息,并积极在社交平台分享九宫格美照,集赞兑换特色小礼品,将大理的美好带回家。
许多游客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零距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魅力,深刻理解了其保护传承的价值,是一次难忘的“文化发现之旅”。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次精彩实践。它让沉淀于时光中的“非遗瑰宝”在自然与人文舞台上焕发新生,实现了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经济提升的双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