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沙绘世界 爨魅陆良】陆良:“筑梦小屋”与“幸福食堂”书写民生温暖答卷
近年来,陆良县正悄然绘就一幅“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暖心画卷。面对困境儿童关爱与老年人“吃饭难”的双重民生课题,县民政局以创新破题,以服务作答,打造出“筑梦小屋”点亮童心、“幸福食堂”温暖夕阳的民生服务新范式,探索出一条“物质 服务”深度融合、多元力量共建共享的基层善治之路。
“以前孩子趴在矮凳上写作业,灯光也暗。现在有了自己的小书桌和台灯,眼里都有光了!”看着改造一新的“筑梦小屋”,陆良县一位困境儿童的监护人感慨道。这变化的背后,是县民政局创新推出的“物质 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其核心是一套精准高效的“六步工作法”。由社区干部、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组成的联合摸排小组深入街巷村落,通过细致的入户访谈、实地勘察和需求评估,从茫茫人海中精准锁定22户亟需帮扶的困境儿童家庭,建立详实的“一户一档”,实现需求识别率100%,彻底告别了“撒胡椒面”式的粗放帮扶。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和农村空巢留守老人增多的现实,陆良县民政局将解决老年人“吃饭难”作为养老服务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老年幸福食堂”建设。板桥镇大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0多岁的王奶奶熟练地从贴有自己照片的储碗柜中取出碗筷,排队点上一份清淡可口的菜肴,刷卡支付仅需3元。“孩子在外打工,这里饭菜干净便宜,还有老姐妹聊天,比一个人在家强多了!”王奶奶的笑容道出了众多老人的心声。县民政局着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社会氛围,让老人们不仅吃饱吃好,更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怀,安享幸福晚年。
在“一小”领域,“六步工作法”闭环管理和“五社联动”机制,实现了从被动救助到主动赋能、从单一物质帮扶到“物质 服务”深度融合的飞跃,为困境儿童托起了稳稳的幸福和可期的未来。在“一老”领域,政策先行保障、资金多元投入、城乡模式创新、服务规范延伸,有效破解了农村养老助餐服务的可持续难题,让“一碗热饭”暖胃更暖心。陆良县的“筑梦小屋”与“老年幸福食堂”,看似关注的是“一老一小”两个不同群体,其内核却高度一致: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精准服务满足多元需求,以社会协同凝聚治理合力。(记者 资志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