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生态深一度】26万次“围观” 32万次“守护” 在“云端”,探秘藏羚羊产仔季

发布时间:2025-08-04 08:11:54

原标题:【生态深一度】26万次“围观” 32万次“守护” 在“云端”,探秘藏羚羊产仔季

救助幼崽。图片均由班日贡、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卓乃湖的美。”

“卓乃湖简直就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感谢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守护者,向你们致敬!”

……

7月11日至13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首次通过全球慢直播,将镜头对准可可西里卓乃湖藏羚羊产仔的关键时刻。连续三天近12小时的6场直播,让全球网友在“云端”实时观看这片秘境中藏羚羊产仔季的珍贵画面,感受高原生命的顽强与壮美,网友在直播间的留言充满了感动与赞叹。

直播吸引了26.82万人次观看,网友热情参与,点赞、留言等互动达32.05万次。活动还吸引了1566位新粉丝关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官方账号,这一增长数据远超同类直播平均水平。

“这次慢直播效果不错。”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表示,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不仅展示了卓乃湖独特的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真实场景,更让万千网友跨越千里,实时参与守护高原生灵的行动中,拉近了公众与“中华水塔”的距离。

守望:科技让隐秘世界触手可及

7月11日10时,首场慢直播画面中,卓乃湖上空乌云低垂,远方山峰白雪皑皑,湖畔已悄然泛起绿意。成群的藏羚羊或在湖边漫步,带着新生的幼崽觅食;或静卧湖畔,等待分娩时刻;更有蹒跚学步的初生幼仔,为这片严酷而美丽的土地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接近4900米。2017年,可可西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自然遗产地。

在可可西里这片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严酷之地,卓乃湖保护站曾是信息孤岛。副站长班日贡对此深有体会,“过去在可可西里腹地,‘与世隔绝’是常态。”突发状况下的信息滞后令人心急如焚,巡护队员的家人更是日夜悬心。

2023年5月底,可可西里腹地矗立起首个5G基站,当海拔4600米的保护站首次信号满格时,一场深刻的变革就此开启。

卓乃湖保护站属于季节性保护站,藏羚羊在产仔期需要不间断坚守。因此,5G带来的不仅是工作便利,更是生命保障。“山里有了稳定的信号,就像给我们的工作插上了翅膀。”班日贡告诉记者,信号满格,巡护中发现的野生动物动态、环境异动,通过高清影像瞬间抵达千里之外的管理中心,上级部门第一次拥有了“千里眼”,得以基于鲜活现场做出精准决策。

更为重要的是队员们终于能在艰苦驻守中,随时拨通家人的视频电话。屏幕那端亲人的笑脸,是思乡最好的解药。“家人安心,我们工作也更踏实、有劲头了。”班日贡的话语中充满感激。这条无形的生命线和信息桥,彻底驱散了孤寂的阴影。

每年5月至7月,数万只雌性藏羚羊长途跋涉至此繁衍后代。过去,观察产仔需巡护员冒险抵近,如今,5G基站的建设意义超越了技术本身。这不仅是提升保护地管理效能的工具,更是向世界传递中国生态保护声音的窗口。

卓乃湖保护站的小屋里,班日贡用手机拨通家人的视频电话,“看!这就是我们这几天救助的小羊。”

5G赋能可可西里,这不仅是一次通信工程的成功,更是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典范。它在“地球第三极”打通了生命与信号的通道,使藏羚羊产房从此置身于数字守护之下,也为全球极端环境区域的智能化保护提供了方案。

守护:藏羚羊种群恢复的生态意识觉醒

班日贡从今年5月27日进驻卓乃湖保护站,一直到7月24日确认最后一批完成产仔的雌性藏羚羊携幼崽安全返迁,班日贡和团队在海拔近5000米的卓乃湖畔,整整驻守了59个日夜。

这59天,是与恶劣天气相伴的59天,是与孤独寂寞对抗的59天,更是时刻保持警惕、密切监测羊群动态的59天。高原的极端气候,强烈的紫外线,瞬息万变的暴风雪,每时每刻考验着队员的身体极限。

“看着远处湖滨平原上,从四面八方历经艰辛迁徙而来的藏羚羊群安然聚集待产,看着新生命在辽阔天地间蹒跚学步,最终跟随母亲踏上归途,所有的艰辛都值得。”目送最后一批藏羚羊的身影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标志着2025年卓乃湖产仔季圆满落幕,班日贡与队员紧绷的神经才得以稍作舒缓。

然而,巡护工作远未结束,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将3个小生命安全带回索南达杰保护站藏羚羊救护中心。“2025年在卓乃湖区域,保护站救助了3只与母亲失散的幼小藏羚羊。这些脆弱的小生命,无一例外都面临着生死考验,有的不幸被母羊遗弃,有的则是在狼群的惊扰和袭击中与羊群失散。”

产仔季虽然充满希望,但也伴随着自然的残酷与意外。6月25日,正值产仔高峰期,班日贡和队员在执行日常巡护任务时,发现一只被遗落在荒原上瑟瑟发抖的初生小羊。

高原的寒风对小生命来说是致命的威胁。没有丝毫犹豫,一位队员立即脱下自己的外衣,小心翼翼地将这只被羊妈妈遗弃的小羊包裹起来,带回保护站。

在站内,班日贡组织队员迅速启动救助预案,化身临时“奶爸”。他们用奶瓶,定时定量地给小羊喂食温热的牛奶,精心调控救助室的通风保暖,为它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避风港。

可可西里从省级自然保护区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到国家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像班日贡这样队员的心血与汗水。

2009年以来,区域内再没有发生盗猎案件,藏羚羊种群数量现在已达到7万多只,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平静而悠闲地繁衍生息,成为青藏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首播:公众共享国家公园生态红利

清晨的可可西里,风掠过草尖,镜头中,一群藏羚羊如流动的金色光点,谨慎地穿越可可西里腹地。它们身后,新生的幼崽颤巍巍迈开生命的第一步,这些珍贵影像并非剪辑精美的纪录片,而是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卓乃湖畔藏羚羊产仔季开通的慢直播。

“藏羚羊产仔季慢直播绝非心血来潮,而是我们筹谋已久的创新探索。”孙立军道出初衷。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致力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位于其核心地带的可可西里,是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重要汇水区,生态敏感脆弱。严控人类活动与公众渴望一睹藏羚迁徙壮景之间,曾横亘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如何让普通人共享国家公园的生态红利?”孙立军说,“慢直播就是最好的窗口。”无需长途跋涉,不扰生灵安宁,这面跨越时空的“生态之窗”将壮阔自然无声推至公众眼前。

卓乃湖藏羚羊产仔季慢直播只是开始,汲取前期经验,更宏大的自然叙事正徐徐铺展。

下一场视觉盛宴将聚焦黄河源头姊妹湖——扎陵湖与鄂陵湖。扎陵湖取其浩渺远景,鄂陵湖聚焦清波近态。尤为引人遐想的是鄂陵湖中央的鸟岛,届时万千候鸟振翅盘旋的盛景,将借助不打扰的镜头,成为全民共享的“云端观鸟台”。

而待到层林尽染的十月,直播镜头将转向秘境冬格措纳湖。湖畔成片的西伯利亚蓼燃烧成一片赤霞,与湛蓝湖水激烈碰撞。若天气垂青,初雪悄然落上远山,镜头拉远,阿尼玛卿雪峰在晴空下熠熠生辉。

慢直播的意义,远超视觉奇观的馈赠。它如静水深流,悄然重塑公众与自然的联结方式。2024年底,三江源国家公园为推广国家形象,提高国民生态保护意识,激发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努力打造具有全国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助力打造生态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增强三江源国家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决定面向全社会征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吉祥物设计、产品设计、传统手工艺设计、文创设计、视觉传达、数字IP等文创产品,其中约20%的投稿来自海外创作者——慢直播镜头所传递的原始生命力,正激发全球范围的灵感回响。

从屏幕前的每一次屏息惊叹,到转化为文创设计、环保行动乃至心灵深处的生态自觉,国家公园的“生态红利”正通过这方小小窗口,完成最深刻的共享与增值。

当藏羚羊在慢直播的凝视下安然哺育新生,当鄂陵湖的飞鸟掠过千万人的屏幕,当冬格措纳的秋色点燃无数向往,国家公园的边界在云端悄然消融。慢直播以其独有的沉静力量,让山河之美不再是地理书上的遥远符号,而成为全民心灵深处的共同家园。

网友热评:

@倔强的海:藏羚羊悠闲地吃着下午茶,无忧无虑,太畅快了!

@悬崖上的小黄花:感谢三江源国家公园为动物们做的一切。让它们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Sccd:在风景如画的地方产仔,“产妇”心情肯定很美丽。

@曌future:远景像大自然的调色盘,湖面居然可以同时拥有几种颜色。

@tiger meng:可可西里真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

@胖胖:漂亮。索南达杰英雄保护的物种。

(来源:青海日报)

(张多钧)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