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看完电影戏台,和我谈及一些他认为的“怒点”,我毫无兴趣,朋友看我没有啥反应,说,要不你也去看看,这里是不是有私货,我说,不用看,陈佩斯,不是我的菜,他的电影什么的我不看不关心,甚至你跟我提起他我都烦,朋友说,怎么对他这么大的负面观感,我问朋友,现在如果谁在你面前说什么矮大紧,袁某飞,莫言等人,你烦不烦,我朋友说,烦,我说,那就对了,陈佩斯在我心目中,与那些人差不多,朋友问我是何缘由,我告诉他一段往事。
大概在十多年前了,看到一个访谈节目,访谈的对象就是陈佩斯,当时我对于陈佩斯还有一点好印象,所以就认真的看,结果看完这个访谈之后,就像吃了什么不好的东西,不断干呕又吐不干净的感觉。
在那个访谈中,我记忆尤其深刻的是陈佩斯说的一段话,还有他那个苦大仇深的表情,那一次采访好像是杨澜采访的。杨澜是什么样的三观,上网多一点年头的都知道,但是这个采访的全程视频我在网上找不到了,我为什么看不上陈佩斯,就是在这个访谈中,陈佩斯谈及自己上山下乡的经历,一副深受迫害的样子,他说,那时修路,他和别人两个人抬一百斤的筐,他是如何如何的遭罪,回忆起那段时间,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他说的这段话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中,当时我就关闭了电视,心说,年轻轻的两个人抬一百斤就成了迫害了?这得矫情成啥样啊,要是真的和劳动人民有感情的话,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以下图片是他在另一次访谈中说的,不是我看的那次。
从这次采访中的表情,也可以看出来他对那段日子是“刻骨铭心”,但是,上一点岁数的人都知道,真正有点思想和阅历的人,不会对于年轻时所遇到的身体历练报以仇恨的,相反大多数都会觉得是一种人生的资历,甚至是可以炫耀的功绩,除非对于这种历练之外的某些感情,才会视自己的劳动历练过程为“炼狱”,我十五岁时,一个人挑150斤担子,一天往返百十趟,仅仅只是当时觉得累一点,但过去之后就一直是我可以吹嘘的骄傲经历,而两个人抬100斤的压力,对于年轻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稍微锻炼几天,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
所以,从陈佩斯的感情可以清晰的看出,他对于自己上山下乡的经历是充满了怨恨的,这甚至都比不上一些公知,我至少看到过好几个公知在回忆上山下乡时,还会客观的说一句自己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从此以后,陈佩斯就再也不是我的菜了,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的,都不是我的菜,那些酸臭文人,矫情艺人,公知殖人,他们口头上可能挂着人民,可是让他们过一天老百姓的日子对于他们而言都是迫害。
我虽然没有看他的电影,但是,我看到一些同志对于他电影的评价,虽然对于电影主观感受不同,但是,电影中暴露出来的感情却是能够感受到的,我看到郭松民同志对于他的电影评价中认为其暗藏脏醋,如果我去看,想来也不会不生恶感。
我知道写这篇文章,有的还喜欢他的同志会认为我又是小题大做以偏概全上纲上线,我只是说出我的感受,不要求任何人认同我,有些事情,岁月才能给出答案,但是,人们说爱屋及乌恨屋及乌,即便是没有十多年前我看到的那个访谈片段,就说最近陈佩斯和莫言那种惺惺相惜互相吹捧的态度,我想我也不去看陈佩斯的任何作品了。
这是上个月澎湃新闻力推的一个专题,以他们所谓的“不沉默”为主旨,想到莫言遭遇的口诛笔伐,再想到有好几个同志批判陈佩斯电影戏台中夹杂私货,我不得不想,他们这种不沉默,是不是有着某种宣言性的暗示呢?!
我们都说,阵地需要占领,思想需要交锋,舆论战场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但是,没有硝烟也必须要有武器,要有攻守,武器就是人民史观,而攻守,就是思想的批判。
任谁说话巧舌如簧,我们必须看清是否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这是我们必须时刻思考分析的问题,否则往往就会被欺骗,甚至错付。这些年我们被舆论吹捧的人物欺骗得太多了,要学会看清本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