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晋镜头 | 幸福小镇,让工人“安身”又“安心”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牛牧瑶)“我在工地打了三十年工了,还是第一次住上这么好的地方。”55岁的李俊生是省道247线刘家塔至土崖塔公路新建工程段的钢筋工,聊起幸福小镇,他笑着对记者说。
啥是幸福小镇?为了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自2024年以来,山西交控路桥集团在承揽的特许经营项目率先配套建设标准化产业工人幸福小镇,旨在提升工人生活品质,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和凝聚力。
图为省道247线刘家塔至土崖塔公路新建工程LJ5标幸福小镇。江建桥 摄
跟随工程队的汽车,经过一段土路,记者来到了位于省道247线刘家塔至土崖塔公路新建工程LJ5标幸福小镇。这是一座占地2600平方米的长方形院落,上下二层小楼划分为办公区、宿舍区、功能区、休闲区、就餐区以及培训区等六大区域。路桥一公司S247河保LJ5标项目副经理贾志飞告诉记者,这里能同时容纳200人,目前还有工人陆续住进来。
图为幸福小镇部分生活区域。(上左:食堂;上右:理发室;下左:积分超市;下右:医务室)
在幸福小镇,记者看到除了宿舍和食堂,还有供工人学习培训的夜校,有配备日常药品的医务室,有理发室、积分超市……宛如一个专属修路工人的社区。“这里感觉就像家一样,居住环境、生活条件都很好,上工下工很方便,住得也很舒服。”李俊生对幸福小镇的生活很满意。
“工人们在工地上施工,需要就近租房住,以前为了节约开支,一些工人甚至会租住村里的危房,居住条件差不说,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贾志飞说,幸福小镇的建设从工人的切身需求出发,坚持标准化建设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引入专业物业机构实施全域后勤保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下了工之后,就可以直接来食堂吃饭,我们一周饭菜不重样。”在李俊生住的宿舍里,记者看到已经安装了空调,工人们在炎炎夏日,也可以得到好的休息。贾志飞说,之后还会在幸福小镇里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共享充电站等生活设施,让工人实现“拎包入住”。
图为钢筋工李俊生在幸福小镇住的宿舍。
有了幸福小镇,给路桥一公司S247河保LJ5标农民工专管员王吉的工作也带来很大便利。“以前安排工人们进场,由于工人住的比较分散,把大家集合起来就要花上大半天功夫。现在,我只要打一个电话,工人们就可以在这里集合,一起去工地。”王吉说,住在幸福小镇里,工人们的管理工作也顺畅了不少,大大节约了沟通和时间成本。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山西交控路桥集团依托劳务实名制系统、人脸考勤集成系统、“晋路安”系统,构建农民工“岗前培训—考勤管理—权益保障”全流程数字化平台。王吉介绍说,幸福小镇还将接入产业工人小镇智慧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劳务用工全流程监管,一方面利用智慧门禁系统,对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全面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劳务实名制系统、钉钉考勤系统实时记录出勤与工作量,实现人员管理、安全监控、后勤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管理。
图为工人们在幸福小镇进行防汛抢险应急演练。
幸福小镇还丰富了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李艳君是省道247线刘家塔至土崖塔公路新建工程段的吊车司机,平时喜欢一些体育运动。他说,来到幸福小镇,下班之后还可以在乒乓球室与篮球场和工友们“切磋”,感觉“不像在打工了”。在夜校里,工人们可以学习安全知识和国家政策方针;在技能比武平台,工人们可以提升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幸福小镇已经成为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的“后备基地”。
据了解,山西交控路桥集团共统筹规划产业工人幸福小镇94处。截至目前,已建成13处,其余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未来,将以建设产业工人幸福小镇为契机,不断完善农民工管理服务体系,持续深化智慧化管理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让农民工群体“权益有保障、技能有提升、生活有尊严”。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