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宣讲活动在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拉开帷幕。从铝土矿到航空铝材,文山近年已成为绿色铝产业重要聚集区和创新高地,宣讲员、企业职工、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围坐一起,围绕绿色铝产业转型升级的“文山路径”展开热烈交流,从宏观布局到微观实践,层层剖析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用身边事例讲清发展道理。
发挥优势 多措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文山发展绿色铝产业,有实打实的优势。”宣讲员、文山州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郭春明介绍,这里有清洁电力占比几乎达100%的绿电,相比火电生产碳排放大幅降低;电解铝产能占了全省半壁江山,铝加工能力能覆盖不少高端产品,物流成本也明显下降,为产业升级筑牢了根基。
而这份优势的变现,靠的是多招联动。“我们组建‘绿色铝谷’指挥部,推行‘链长 链主 链员’机制,组建专班攻坚,创造了从签约到开工仅用65天、从开工到投产仅195天的魏桥砚山速度。”郭春明说,除了机制创新、精准招商,文山还在要素保障、产业集聚和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推动产业从“北铝南移”承载区向“绿色铝谷”目标迈进,朝着千亿级目标冲刺。
创新为要 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文山绿色铝产业的崛起,是云南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宣讲员、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虞诗强的发言,为大家打开了产业发展的宏观视野:云南电解铝产能已占全国近五分之一,成为工业增长新引擎,而绿色能源是最大底气。
但“大而不强”的短板仍在:不少铝加工产品还是初级合金,研发投入不足。“必须向科技创新借力,推动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虞诗强说,要把清洁能源带来的低碳优势变成竞争力,用数字技术打造智能工厂降本增效,通过技术迭代与数字转型双轮驱动,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让“云南造”铝材从铝棒、铝锭向航空铝材、药用铝箔突破,真正让绿电优势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王牌”。
集群发展 助推绿色铝产业崛起
“我们始终重视铝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致力于推进铝水100%就地加工、100%精深加工的‘双百’目标。涉及产业链关键环节,公司会积极主投或跟投,推动关键项目落地。”宣讲员、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苗勇波谈起助推园区集群化发展的实践,还谈到公司建光伏电站、用AI优化能耗,关键生产线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时,集团带动5800余名本地员工就业,2024年实现产值258.13亿元,“产业发展要让老百姓得实惠。”
宣讲员、云南创新合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治国则用“5分钟产业生态圈”诠释:“铝水从宏泰直供车间,省去了重熔环节,每吨成本降300元,一年能省1.6亿元。”他说,这就是集群化发展优势——减环节、降能耗、提效益,普通铝锭变成航空级材料,附加值翻了好几番。
从“北铝南移”承载区到打造“绿色铝谷”核心区体现了“文山速度”和“文山温度”。向“绿”而行,向“新”发力,相信文山绿色铝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云南网记者 刘畅 通讯员 王成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