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马龙区以“火”为媒共奏民族交融乐章

发布时间:2025-07-29 11:07:34

  原标题:马龙区以“火”为媒共奏民族交融乐章

  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马龙区这座聚居着汉、苗、彝、回等多个民族的小城,让火把节跳出了单一民族“独舞”的范畴,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狂欢盛宴,在火光跳动间,奏响了一曲“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乐章。

  从“相识”到“相知”的纽带愈发牢固

  火把节前夕,村寨里节日氛围渐浓。彝家同胞们带着三年生松枝走进汉族邻居家,传授扎火把的技巧,“要选三年生的松枝,烧起来才旺”的叮嘱,传递着深厚的情谊。苗族妇女的绣花绷子旁,各族姐妹一起绣着荷包,不同民族的纹样让彼此从“陌生”变“熟络”。

  节日当天,各村活动室里,村民们早早来到,等待文艺汇演。彝族歌舞拉开序幕,汉族、苗族等民族的表演轮番登台,各族群众沉浸式感受着民族文化的多元魅力。夜幕下,篝火晚会点燃高潮。多民族群众身着盛装,手拉手跳彝族舞蹈,游客也加入其中。火光映着笑脸,“打跳”让大家手拉得更紧、心贴得更近,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

  从“对话”到“相通”的共鸣愈发强烈

  火把节的舞台上,交流从来不止于语言。彝族的大三弦一响,各族群众跟着节奏学跳左脚舞;苗家小伙的芦笙曲里,能听出汉族山歌的调子。舞台下,各族群众挤在一起看节目、话家常,点头微笑间满是默契。

  月望深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里,苗族服饰制作的工艺传承人耐心地给围观的各族群众讲解传统苗族服饰各部分所蕴含的特殊文化寓意,让各族群众深刻体验到苗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鸡头村街道拾光山居的长街宴上,各族食客围坐品尝马龙黑山羊汤锅,闲话家常里满是真切关怀。孩子们不分民族,因共同兴趣或一颗糖就玩到一起,鬼脸、击掌便是顺畅交流。这些互动让“街坊”“邻居”“朋友”的概念超越民族,激发共同奋斗、繁荣发展的情怀。

  从“仪式”到“相融”的浸润愈发深入

  在马龙,火把节的交融早已走出节日仪式,融入日常,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焕发新生。文体活动凝聚起邻里和睦,飘香的美食、独具特色的旅居民宿等业态经济,拓宽了各族群众的增收渠道,清凉的避暑招牌更引来八方宾客。

  从单一节庆消费到“节庆 文旅 旅居 各种业态”的成熟发展路径,马龙的彝族火把节已从节日狂欢,转变为集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这一转变让规模销售额从数万元跃升至数十万元,成为各民族创业者共享商机的生动注脚。

  2025年火把节,网络大V通过抖音、快手等发布宣传短视频,吸引各族游客。“节日经济”的暖流在交融中涌动,让发展红利切实落入各族群众的口袋。(记者 查朝云 通讯员 杨琼欣)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