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绿色成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靓丽底色和特色名片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统筹下,省能源局立足国家“双碳”目标大背景,以系统思维推进产业集成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7月28日,中国吉林网记者从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能源装机占比45.9%,位列全国第八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33.3%,位列全国第四位;全年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31.6%,位列全国第二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接近3000万千瓦,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一是集智强基,产业政策系统构建。搭建氢能“1 N”政策体系,接续印发新能源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和实施方案,不断夯实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基础。 二是集策赋能,发展模式改革创新。深化“绿电 消纳”试点创建,率先探索绿电直连,全国首创80%自发自用,20%余电上网绿电直供模式,逐步把指标分配权、业主选择权交给地方。
三是集群布局,重点项目成果丰硕。如期建成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东北地区首个光热项目建成在即。松辽新能源基地(吉林部分)“十四五”前四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200万千瓦,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规划设定目标33%,超过之前23年发展总和。全省绿氢化工产业园区及园区内在建、拟建绿氢化工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上海电气洮南绿醇、国电投大安绿氨等百亿级投资绿氢化工项目陆续投产。
下一步,省能源局将按照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部署,继续锚定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把省委、省政府对新能源的关注和期许转化成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全省新能源产业将加快推进产业集成式发展、集群化布局,着力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开发、高水平消纳、高价值转化,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产业高地。
产业政策上,加强规划引领、深化改革赋能。科学开展“十五五”新能源领域规划研究,强化产业整体布局和系统设计。深化“绿电 消纳”模式创新,探索以电代煤、水上风光、弃电直连、生物质热电解耦等新发展模式,不断拓展绿电应用场景。持续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电力现货交易规则、流程等持续迭代完善,加快建成省内电力现货市场。
发展模式上,强化系统集成、促进产业融合。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治”五侧,构建“清洁多元的电力供应、集约高效的电力配置、灵活充裕的电力调节、绿色低碳的电力消费、现代高效的电力治理”五大体系;推进“风光电氢储”五链融合与“新能源 ”耦合发展,打通新能源产业自身链条以及与石油、化工、钢铁等关联产业的连接通道。
项目支撑上,做实五大工程、聚力五大跃升。实施“电源绿色转型升级、吉电入京、‘绿氢 ’产业培育、储能提升、绿能园区建设提速”五大千亿级工程,带动全省新能源产业实现“装机、投资、消费、产值、收入”五大跃升目标。
新能源产业发展正逢其时,省能源局将聚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在“十五五”时期继续发光发热,不断让绿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靓丽底色和特色名片。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彭绅
摄影 李煦
初审: 赵鹏 复审: 侯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