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在河南 遇见上合丨安阳:甲骨文,“世界语”

发布时间:2025-07-27 09:11:42

原标题:在河南 遇见上合丨安阳:甲骨文,“世界语”

□本报记者 张晓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雅涵

敷纸、刷纸、上墨——哈萨克斯坦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伊塞克馆馆长古丽米拉·穆赫塔洛娃亲手拓印的甲骨文“妇好”二字在宣纸上清晰显现,她待墨迹干透,小心翼翼地将这份来自殷墟博物馆的“礼物”收进纸袋。“我要把它带回国。”她说。

7月26日,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嘉宾来到安阳市参访,一天的行程紧张充实,甲骨文无疑是嘉宾眼中的“C位明星”。

“在这里,我看到汉字的演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期,如此复杂。”对哈萨克斯坦总统中央通讯局副局长阿曼·曼别塔利耶夫来说,甲骨文成为他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窗口,能从中触摸到古老悠久的中国文化。

“这种文字超有趣,它简直像绘画艺术!”白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贾尼斯·穆哈化身“推介官”,他说,不管是不是历史爱好者,都可以来到这里探寻汉字的故事,绝对不虚此行。

“如何构建和打造同类博物馆,我们能从这里学到很多。”对新德里智库和研究中心主席罗宾德·萨奇德夫来说,他看到了科技赋能的“中国智慧”,这也是他们在传承文化中需要借鉴的“语法”。

很多嘉宾在文创区久久驻足,在他们看来,无论是造型精美的冰箱贴,还是厚实实用的笔记本,抑或是帆布袋、衣服,都蕴藏着可以探寻的“文明密码”。

“从‘冷门绝学’走进大众生活,甲骨文不仅热起来,更火起来、潮起来。”殷墟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透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这些古老的符号,正化作生动的“文化使者”,从洹水之畔飞向广阔的世界。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