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视镜头里的昆明风华|治理增效:在磨憨遇见边境幸福村的幸福生活
大学毕业在家门口就业、刺绣产品远销海外、集体收入实现十倍跃升……在央视一套季播栏目《城市风华录》昆明篇中,磨憨边境幸福村的村民们分享着他们的幸福生活。
绵延174公里的国境线不是警戒线,而是各民族居民手挽手绣出的花边。昆明托管磨憨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深度融合,创新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边疆省会城市“以边护内、以边安内、以边裕内、以边荣内”的特色发展之路。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确立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昆明,循着城市治理的脉络,以治理增效为笔,书写着人民至上的初心篇章。
“幸福就是村子越变越美,游客越来越多,大伙的腰包越来越鼓。”尚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姚莹笑意满盈。
尚勇村航拍图。
2022年,昆明正式托管磨憨镇,使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完整边境线的省会城市。如今,磨站、尚冈、磨整、青松、龙门、大龙哈等6个边境幸福村,正如一束束春日的暖阳,迎来焕新光彩。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最高达94.09万元,自然村通硬化路、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等9项指标均达100%,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以上。融合推进农文旅发展。精心打造磨憨村“边关风情”、尚勇村“哈尼营地”、尚冈村“醉美傣家”、磨龙村“茶香瑶寨”、曼庄村“田园乡愁”、龙门村“雨林时光”6个具有“一村一特”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村,旅游观光、森林休闲、丛林探险等旅游业态已初具规模,吃住行一条龙服务更具水准。
尚勇村委会磨站村小组村民正在打理自家的扁豆。
走进磨站村,仿佛走入童话世界。“蘑菇房”经过现代化改造,草屋换上了仿真茅草,成了文化的符号,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天放晴,踏入尚冈村,干净宽敞的柏油路宛如黑色丝带蜿蜒穿行,泼水广场布局合理,琳琅满目的傣族吊脚楼古色古香,百年古树静静守候土地的记忆。
离口岸只有11公里的磨整村,成了体验傣族风情的第一站。非遗工坊里,村民用手中的泥土讲述着千年文化,双手轮转间,陶瓷作品逐渐成形,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到传统的魅力与温度。
大龙哈村,是中老铁路的穿越线。这里,天然橡胶林郁郁葱葱,古老的傣家干栏式建筑错落有致,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
大龙哈村主道上热闹的“赶摆”。
瑶族古寨青松村,千亩生态茶园如波浪起伏,茶香袅袅。瑶族刺绣点缀梯田,把智慧与勤劳一针一线绣在山川间,勾勒出“茶香瑶寨”的灵动画卷。
青松村村民挑拣打包人参果。
而在龙门村,房屋换上新瓦,道路硬化畅通无阻,民族大舞台成为文化盛会的中心。夜幕降临,欢声笑语环绕,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振奋。
完善基础只是第一步,产业兴旺才是一直幸福下去的关键。昆明市和6区(市)还着重在产业帮扶上下功夫,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火龙果、人参果、茶叶……一个个特色产业在磨憨村寨加速发展,持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磨憨站。
2024年,昆明印发《磨憨镇六个重点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引入民宿、休闲、康养、运动等功能业态,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差异化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村,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与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同频共振新格局。
时隔一年,2025年4月15日,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举办的“水润千寨 醉美磨憨”首次旅游线路发布暨体验活动上,公布了一组数据:磨憨旅游接待人数已达148.6万人次、同比增长34.2%,旅游总收入突破20.6亿元、同比增长14.9%。这组数据彰显了磨憨以旅游拉动经济繁荣的发展势头,也印证了“产业振兴,幸福长存”的深刻道理。
尚勇村傣族姑娘在村民搬迁新房的庆祝活动上跳起传统舞蹈,吸引许多游客驻足欣赏。
依托《磨憨镇六个重点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的指引,昆明全面布局旅游业态,将“磨整边关风情、磨站哈尼营地、尚岗醉美傣家、青松茶香瑶寨、龙门雨林时光、大龙哈田园乡愁”作为六大特色主题,让每一座村寨都成为吸引游客的“宝藏村寨”。前不久,在磨站村,一场别开生面的陀螺比赛吸引众多游客参与。来自四川的刘先生笑着说:“小时候在家院子里打陀螺,那种快乐在磨站村竟然还能找回,就像回到了童年时光。”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乡愁与文化的交汇,将村庄的魅力和人们的心紧紧连接。
大龙哈村民庆祝傣历新年。
“城市的核心是人。”用心用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是巩固边疆安定和谐的密钥。各民族在“互嵌式”的生活与发展中,共同绘就边疆幸福画卷。近年来,昆明市深度融合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民族团结建设一体发展,全力抓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19项指标建设,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回忆起家门口那场精彩绝伦的篮球赛,冬残奥会男子单板滑雪运动员岩温难掩兴奋之情。他介绍,曾经废弃的小学球场,如今已建成标准篮球场,村民们自发组队,每日坚持练习篮球。这股热潮不仅席卷了大龙哈村民小组,周边村组的居民也闻讯而来,踊跃参与。
“边BA”总决赛在大龙哈村举行。
行走在各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随处可见。
在磨站村,用汉字书写、雕刻着56个民族名称的中国结,生动讲述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动人故事;在龙门村民族团结大舞台周边的墙上,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熠熠生辉,时刻向村民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村民穿着盛装度过傣历新年。
在“泼水节”“丢包节”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节庆活动中,各民族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在傣族、汉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多民族聚居的磨憨镇,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愈发浓郁。
泼水狂欢活动将磨憨火车站站前广场变成欢乐的海洋。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新征程上,昆明将紧扣“六大行动”深化兴边富民实践,以产业振兴增强“造血功能”,围绕磨憨6个重点村,加快引入民宿、康养等业态,建设高品质旅游民宿,形成“景区化”边境旅游线路;深化与其他边疆地区的经验互鉴,探索“口岸经济”等跨区域协作模式;以治理现代化筑牢安全屏障,完善“党委领导、多元共治”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开展“互嵌式”发展行动,推动保障性住房、就业服务、医疗保障等政策向边境倾斜;以开放合作拓展兴边格局,推动跨境贸易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举办中老边境文化交流节,以“口岸 文旅”讲好睦邻安邻富邻的昆明故事……
“复兴号”“澜沧号”动车组在磨憨站“相遇”。
“国门就是家门,边民更是国民。党和政府始终牵挂着我们,我们更要尽职尽责,守好家门,护好国门。”这样的声音,在磨憨时时可闻。
昆明发布编辑制作
撰文:佟薇
视频:尚迎春
图源:都市时报
制图:速祥
编辑:陈燕 张雨馨
校对:王仪
审核:姚丹苹
终审:达娃梅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