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市上榜全国康养20强市,思茅区上榜全国康养100强县(区)
● 西双版纳州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一,固碳功能价值位居全省第一
● 大理州建成129公里洱海生态廊道,退还湖滨带1706亩
● 德宏州野生动物超过1000种,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五分之一
云南网讯(记者 陈晓波)7月24日,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美丽云南建设”2025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西双版纳、大理、德宏4州(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美丽云南”建设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普洱市聚焦让美丽提质、为美丽赋能、把美丽扮靓、以美丽增效,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措施,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652.98万亩。省对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4年为优,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8年为优,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96.15%,连续3年递增,排名全省第二。2024年,全市空气优良比率达99.1%,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污染天数减少80天;全市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97.1%,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普洱市上榜全国康养20强市,思茅区上榜全国康养100强县(区)。哀牢山站、澜沧江站入选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建成野生亚洲象救助中心,建设“大象食堂”7000亩。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西黑冠长臂猿和全国一半以上的亚洲象在普洱繁衍生息。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林业碳汇试点县,云南盐业普洱制盐分公司成为我国盐行业首家、云南省首批通过“零碳工厂”认证企业。孟连牛油果生产规模位居亚洲第一,景东露天高原蓝莓生产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景东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成功创建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州自治条例,在全国开创性建立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制度,被纳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州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十,固碳释氧功能价值位居全省第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达95%以上。省对州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连续两年保持“优秀”,三县(市)环境质量EI指数连续10年为优。2024年,景洪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5%,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21.1微克。13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和36个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连续10年保持100%,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率先建立300万亩中老边境联合保护区域,建成全国首个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亚洲象种群数量增至300多头,生物遗传资源惠益分享试点工作获联合国高度认可。全州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高达99%。勐腊县入选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县,勐海县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勐海产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绿美园区并进入全省绿美园区标杆典型名单。建成全省首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水产种苗产量保持全省第一。
大理白族自治州推动洱海保护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以苍山洱海高水平保护统揽全州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云南省首个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碳达峰试点、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等,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杆。大理州以洱海保护为核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成129公里洱海生态廊道,串联湿地4万亩、库塘307座,退还湖滨带1706亩,实现“人退湖进”;构建“天空地水”智慧监管平台,覆盖5743公里污水管网及20座污水处理厂,全流域截污体系成型;“顺丰洱海模式”年处理有机废弃物51万吨,生产有机肥40万吨,成为全国农业治污典范。漾濞槭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界国宝”彩鹮和东方白鹳重现大理。2024年,洱海晋升为国家级重要湿地,大理市获得全省首个“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大理州持续推进“旅游 ”“ 旅游”融合发展,2024年接待游客1.1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0亿元。202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203.4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与发电占比100%。2024年,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9%,大理市优良天数比率为100%,全州18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4%。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聚焦生态、经济、环境、文化、生活“六个更美”,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边疆样板。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9处,划定361.22万亩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广袤的栖息家园。成立全国首支自然生态保护志愿者服务队,遏制有害生物入侵。全州已知野生动物超过1000种,其中有11种野生鸟类仅在德宏被发现。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五分之一,39种为德宏特有。中国现有的5种犀鸟在这里都有分布,德宏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德宏州建立萼翅藤、滇藏榄等8个极小种群植物就地保护小区,建成3个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库。据统计,德宏平均每年发现6个新物种,保存着东亚季风区最后的完整生态链。2024年,芒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2%,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6微克;全州7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三江四河”16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保持100%,无劣Ⅴ类水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