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合拍的00后·三下乡|湖大学子记录“乡村新职人”

发布时间:2025-07-25 01:11:10

原标题:合拍的00后·三下乡|湖大学子记录“乡村新职人”

红网时刻新闻7月23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近日,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组建的“青年有志·‘职’在‘湘’村”实践团先后走进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围绕“乡村新兴职业”开展了为期11天的田野调查,记录下了12位乡村新职人的成长切片。

徐佶向实践团讲述自己的创业过程。

长沙县:在稻浪、直播与菌棒之间

在开慧镇,实践团见到了青年创业者徐佶,他大学毕业后便来到这里成立了“磐石青年”创业团队。“农村天地广阔,只要敢想,就有舞台。”他带领团队在稻田边搭起简易直播间,把本地稻虾米卖成了“爆款”。

在白沙村,90后党总支书记林周向实践团介绍了该村的药田“旅游 种植”特色试验项目:在村中闲置土地种植药材,利用花期吸引游客,并将籽实销售给药企。该项目实现了村民收入集体翻番,这位年轻的书记笑着说:“和村民相处,胸怀要宽,换位要多。”

在肖排村的田间,00后现代农业技术员彭湘宇熟练地操作着旋耕机、插秧机与植保无人机,在机器轰鸣声中,不到20分钟便完成了一亩稻田的插秧作业。“农业创业确实苦,但选对赛道,苦会回甘。”彭湘宇的额头上满是汗水,目光却坦荡而坚定。

祖浩接受实践团采访。

在金江新村,带货主播祖浩在仓库改成的直播间里向实践团成员们演示了直播补光、话术技巧与复盘流程,他强调:“三分钟热度做不好乡村直播,必须用信仰和热爱扎根乡土。”

在湘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践团参观了食用菌培养室,喻桃生将38年一线经验浓缩成一句话:“让每一朵菌都长在数据上。”

在江背镇印山村天玺湖景区,团委副书记文科向实践团介绍了景区“稻田 湖景 小动物”的微度假模式。

长沙县的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温颖卉婷的文创工作室,房间内摆满了手绘地图与生态微缩模型。“乡村生态旅游缺的不是资源,而是把资源翻译成年轻人语言的规划师。”温颖卉婷边调颜料边说。

绥阳县:在溶洞、非遗与金银花之间

“家乡的山洞也能走向世界。”在观音岩景区,返乡创业青年杜教练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喀斯特溶洞的3D建模。他利用三年时间,将原始景观打造为集研学、探险、民宿于一体的全新业态,还带动了17名本地青年成为户外教练。

实践团成员体验空心面抻面。

空心面非遗工坊里,传承人唐铖为实践团现场展示了抻面技艺,案板轻响间,面团便被拉成了长达1.6米的细丝。“一根面里藏着千年技艺与现代食品科学的融合。”队员们感慨。

傍晚时分,蒲场镇的“新农人主播”正忙着打包辣椒酱。实践团运用专业知识为其梳理品牌故事、优化直播脚本。“大学生带来的不只是理论,更是实在的销量。”主播称赞道。

代浪接受实践团采访。

在旺草镇萝柏村,年轻的村干部代浪在金银花烘干房前向实践团介绍:“‘羊肚菌 金银花’轮作模式让土地不闲、村民不闲。”他认为,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是“愿意在干中学的年轻人”。

调研期间,实践团还深入双门峡、十二背后地下河谷,用专业设备记录下亚洲第一长溶洞的磅礴壮观;在409军工遗址,队员们在昏暗的坑道里打着手电筒翻拍历史标语,为红色文化影像库补充资料。

乡村不是退路,而是充满机遇的舞台。此次调研不只是一场对乡村职业故事的记录之旅,更是一场青年与土地的双向奔赴。(任晔 周子怡)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