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丽江市拉市镇消防“一队一站”建设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4 17:07:31

  从丽江城区出发,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向西,翻过黄山垭口,眼前豁然开朗,青山、绿水、田园、村庄相映成趣,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里是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镇,有山,山上有茶马古道,有海,海里有湿地风光。

玉龙县消防救援大队  供图

  当候鸟掠过湿地的晨雾,渔船摇曳的船桨与刚刚演练结束的拉市镇专职消防队水域救援“尖兵”擦肩;当骑上一匹驿马,循着古道与巡防火灾隐患的“蓝焰马帮”偶遇;当漫步纳西农家田野,耳畔听到如东巴诵经般悠远的“消防安全经”……在这里,正注释着一部“蓝焰守护者”的“山海经”。

玉龙县消防救援大队  供图

  走进拉市镇专职消防队,器材装备库室除了配备着精准匹配辖区灾害类型的各类消防器材装备外,还整齐摆放着林工站的风力灭火机、武装部的应急防护用具等各式“跨界装备”。“我们实行应急装备镇域共享联动机制,3个部门的78类特种装备统一归集于消防站,实现一站式管理与高效调度,成为了全市专职消防队站建设发展过程中装备使用效益最大化的一个范例。”拉市镇专职消防队队长李锡候介绍。

玉龙县消防救援大队  供图

  2021年成立的拉市镇专职消防站,在组建之初便创新采用了“三员一体”的人才架构,配有2名事业编制人员、8名专职消防队员和4名公益林管护员。队伍圆满完成了各类火情火灾、防汛排涝等警情处置,成为“战时一键响应”的乡镇应急救援样板。

玉龙县消防救援大队  供图

  “山”·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卫队”

  针对辖区茶马古道沿线地形复杂、车辆无法通达的特点,拉市镇专职消防队创新组建了“马帮消防巡护队”,在旅游旺季,马背上的消防员们不仅携带便携式水枪、灭火毯等基础装备,还配备卫星定位报警器和“汉语 纳西话”宣传喇叭,为徒步游客和沿线村寨提供安全保障,古道上清脆的马铃声与现代化的消防装备碰撞出独特的回响,当地居民把他们称为“蓝焰马帮”。

  “巡护队的组建时间不长,我们已经指导沿线7家民宿配备了微型消防站,在重点路段设置了山火观测点,及时发现并成功处置2起古道周边的火情。”拉市镇专职消防队队员李才旺说。

  如今,在古道沿线的青石板路上,时常能看见游客围着消防马队拍照,抚摸温顺的马匹,而马鞍两侧的灭火器与纳西族彩绘花纹相映成趣,成为古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玉龙县消防救援大队 供图

  “海”·拉市海中的“生命方舟”

  拉市镇专职消防队是丽江市唯一接受丽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水域救援专业系统培训的乡镇专职消防队,全体队员训练标准向国家消防救援队伍看齐,分批次完成了IRB(充气救援艇)操作、急流救援、潜水搜救等专业培训。

  每年冬季,大批候鸟会飞到拉市海湿地过冬,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鸟。除了应急救援,拉市镇专职消防队还承担起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任,每年此时,水域救援队便会开启“候鸟季静音巡航”模式,在保护越冬候鸟的同时开展水域巡查,范围覆盖拉市海及周边的3条主要河道。

玉龙县消防救援大队 供图

  “经”·纳西村寨里的“平安经”

  拉市镇是丽江市传统的纳西族聚居地,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农耕文化、茶马文化,被誉为“纳西文化原乡”。“用火不离人,离人不用火……”傍晚的海东村广场上,拉市镇专职消防队用纳西话播报着防火须知,“用纳西话普及消防知识,老人们容易听得进、记得住。”队伍中6名纳西族队员组成的“双语宣传队”,在闲暇之余入户开展“火塘课堂”,围坐在火塘边,为村寨里的老人、孩子们图解逃生路线。

  “消防队的小伙子们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他们保护着我们的安全,提升我们的自救能力,还用行动教会孩子们责任和奉献精神。”拉市镇中心完小的和老师说。每个月,拉市镇专职消防队会到各村委会的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演练,通过“逃生演练 消防情景剧”等形式,教导孩子们正确拨打火警电话、使用简易灭火器材。

  拉市镇专职消防队还针对辖区32家民宿、85家餐饮经营户,开展“一对一”隐患排查与培训,重点讲解厨房油锅灭火、人员疏散引导等实用技能。同时,利用“智慧拉市”平台推送消防提示,在各村委会公告栏张贴《农村防火须知》,结合周例会、月例会组织村干部学习消防法规,构建“镇、村、户”三级消防宣传网络。建队以来,累计开展宣传教育演练活动136场,覆盖群众2.6万余人次,切实让消防安全在这片高原坝子里落地生根。

  云南网记者 董涵思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