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中国缝制机械海外布局转危为机,下一个出海重镇浮现

发布时间:2025-07-21 22:46:36
过去的3个月里,东莞杰克成套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李石勇开启了频繁出差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孟加拉国市场,“一个月里大概半个月在海外”。
李石勇告诉第一财经,以前是人力等成本因素驱使中国的纺织服装工厂转向东南亚,近年来尤其是今年则是地缘政治变化敦促着供应链不得不“走出去”,“国际品牌要求中国的代工厂在海外布局生产端口,规模不一定,但至少要有端口”,以减缓关税波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这是他作为中国缝纫机品牌杰克的经销商,在今年下决心把重心转向海外的动因,也是中国缝制机械企业应对行业周期和外部挑战的缩影。
内销腰斩,出口补缺
“走出去是机遇。”李石勇认为,和海外尚未饱和的市场相比,国内近年来缝制机械市场的购买力不足,根源还是服装订单转移、萎缩,导致订单竞争激烈,“过去至少做品牌的订单是赚钱的,现在利润很薄,你不做大把人会做”。这样的市场现状,直接传导到了国内的供应端,让供应链的投入变得谨慎保守,“毕竟重资产投入就有折旧,反而会让成本优势更不明显”。
中国一家缝纫机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关税波动的影响下,今年整个行业的内需市场下滑得厉害,几近腰斩。相较而言,出口近年来持续增长,部分弥补了内需下滑的缺口。不过从全球缝制市场而言,目前整体也处于存量竞争阶段。叠加行业自2021年达到高峰后开启的新一轮周期,今年是相对的低谷期,预计明年底有望逐步复苏。
在这种趋势下,这家企业近年来也开启了出海“加速度”,“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优势人员都聚集在海外”。已在东南亚、非洲等多地成立办公室的他们,不仅将原本的设备销售延伸为“设备 服务”,而且也在针对多元化的客户形态做着更长期的布局。
近年来同样频繁走访海外市场的上述负责人认为,中国品牌越来越受到关注,“全球市场都很卷,消费也开始变得理性,深入了解后认识到国外品牌的采购体系和中国品牌并无本质差异”,也让性价比和品质兼具的中国制造在国内成为了“进口替代”,在国外则掀起“大牌平替”趋势。
纵观全球的缝纫机市场,数百亿的规模中八成左右的产能来自中国。其中,位于浙江台州的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杰克股份”,603337.SH)连续14年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中国缝纫机制造品牌。今年一季度,杰克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7.93亿元,同比增长10.06%,实现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出口增长带动明显。
面对产业链外迁趋势,杰克股份创始人、董事长阮积祥此前提出,产业转移往往是需要增加设备的,因此对设备供应商而言反而是出口的增量,同时中企“出海”的需求还为其新增了咨询业务。
作为杰克品牌在华南地区最大的代理商之一,陈增南对第一财经表示,规模、供应链和渠道等优势让杰克这样的品牌能够在行业的周期和竞争中保持优势。如今的中国制造也不再只是靠性价比,而是依托于价值,“工人工资不断增长,机器取代人或辅助人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关于“走出去”,陈增南并非没有顾虑,不仅要重新适应当地的生态,还可能面临人身和资金安全等方面的挑战。然而,愈演愈烈的趋势和杰克这样的品牌方给予经销商的“出海”扶持和激励政策,也促使他们持续思考。
为何今年“重仓”孟加拉国,李石勇也做过一番对比和调研。
“过去5~10年可能是越南热,这两年是柬埔寨,接下来则是孟加拉国更热门。”他认为,投资必须用长远和动态的眼光去看趋势,不管是综合成本、人力资源还是纺织业在当地的受重视程度,都让他作出了未来孟加拉国将成为全球主要服装生产基地的预判。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