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年"短三伏"开启!热浪 雨水双双来袭
7月20日,我们迎来了“三伏”中的初伏。
今年的“三伏”是继十年前,也就是2015年后的又一个“短三伏”。
“短三伏”就是只有三十天的三伏天,且入伏在第十二个节气——大暑之前。
那么今年的初伏(7月20日-7月29日)期间天气又如何呢?
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气象专家胡中明介绍说:完全可以用“雨热均足”来形容,在初伏的十天里,冷空气不怎么活跃,气温持续占上风。 这波高温 雨水的"组合拳",你准备好了吗?
根据专家预计,初伏期间,全省平均气温为25.0℃左右,比常年同期23.4℃偏高。尤其21-24日,我省中西部最高气温多在30℃以上,西部甚至可达35℃左右,25-27日,中南部地区最高气温也在31℃以上,期间大部最低气温也大多都超过22℃,加之湿度较大,又会重新开启“桑拿”闷热模式。
初伏期间恰逢“七下八上”(7月16日至8月15日)防汛关键期的前半段,至于降水,期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左右,这与常年同期55.4毫米几乎接近。
3次降水过程分别是:
21-22日,南部有大雨,部分地方有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东部其他地区有小到中雨。
25日前后,西部和中北部有中到大雨,其他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
28日前后,中西部和南部有中雨,其他地区有阵雨雷阵雨。
气象专家建议,在这期间,要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特别是20-21日东南部出现流域性洪水和中小河流洪水的气象风险较高,需重点防范,同时加强对风险隐患点的巡查排险;山区还要防范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注意交通安全、谨防城市暴雨积涝。由于降水分布不均且伴有短时强降水,低洼地段易形成积涝,需加强交通疏导和管制。
农业方面要加强田间管理、低洼农田及时排涝降湿。
面对即将拉响的高温警报,要减少露天作业,日常生活中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避高温、防中暑。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
总的来说,今年初伏是"上蒸下煮"的高配版,健康安全度过最重要!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昕 文/摄
通讯员刘洋 王晶晶 张欣彤
初审: 董蕾 复审: 齐智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