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如何对待特殊群体?毛主席与斯大林做法各异

发布时间:2025-07-20 16:18:27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往往离不开特殊群体的作用。但是,如何把这个群体管好用好,毛主席与斯大林的做法大相径庭。

  苏联革命胜利初期,物资极度匮乏,为了保障指挥中枢的运转和关键人才的留存,列宁时期不得不对部分干部和专家实行“特殊配给制”。这时的“特权”更多是战时非常时期的生存保障措施,与革命理想尚未完全背离。

  然而,到了斯大林时代,这种“特权”不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反而被固化下来。从此,在苏联的国土上,一个特权阶层开始形成。在普通民众为购买劣质面包排起长龙般队伍时,“小白桦商店”却为特权阶层提供着西方奢侈品与稀缺商品。不仅如此,特权如藤蔓般蔓延至生活的每个角落:专属的医院、疗养院、配有司机的轿车、远离喧嚣的别墅区……

  经过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特权阶层越来越远离群众,最终走向了贪腐,蛀空了大厦的根基。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方面的人才十分匮乏。

  但是,当时面临的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一方面,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已经成为主要任务;另一方面,还有繁重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革命尚待进行。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来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以及军队中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革命,通常称他们为革命知识分子。这部分人人数相对较少,新中国成立后都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人。二是解放战争中接收的国民党留下来的大量宣传、教育机构,各类学校、厂矿企业和各种文化艺术团体中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医生等等。他们是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是当时大学还没有毕业的青年学生。

  后两部分人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人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分子。

  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成分,是从国统区过来的旧知识分子。他们大多有留学欧美的教育背景,并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旧社会,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些与新社会、新政权格格不入的旧习惯和旧思想;有美国情结的大学教授们,虽然极度不满于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以及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但仍对美国的民主充满着幻想,希望借助美国的帮助来实现中国的民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表示怀疑,对共和国、共产党、人民政府存在偏见和疑虑,甚至于想在国共两党之外能产生一种新的力量以稳定中国的政局。而这种“新的力量”,当然指的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中国的旧知识分子,大都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与封建地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土改中,他们要想与自己的家庭划清界限,就不能不来一个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毛主席在肯定知识分子重要地位的同时,提出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这次对知识分子实行全面的思想改造运动,一方面,实际情况说明,大批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知识分子还不太熟悉马克思列宁主义,缺乏辨别是非的思想武器,而许多经过革命战争考验的知识分子,虽然已经学会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但仍不会应用,不会去具体地分析历史和现实,以至思想文化界呈现出某种混乱现象,有必要进一步学习并展开思想交锋,提高政治认识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经过两年来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政策的贯彻,知识分子本身也具备了接受全面的思想改造的思想觉悟。他们目睹新中国成立两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开始信服中国共产党。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初步解决了跟谁走以及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目前有些人鼓吹剥削无罪论、美化地主资本家、质疑革命缺乏合理性的动向来看,毛主席当年对知识分子的改造是多么高瞻远瞩。如果像斯大林那样把他们打造成特权阶层,腐败就会像野草般疯长,我们就会失去民心,改变革命的初衷。如果不加以思想改造,把那些怀有各种思想的人放到国防、教育等领域中去,后果将难以想象。

  所以说,毛主席主导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