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规律
亦称“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跳跃式地发展,赶上或超过原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激化,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不是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的特有规律,而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共有规律。在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各个生产部门、各个国家的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一些企业兴旺发达,另一些企业则破产倒闭;一些生产部门迅速扩张,另一些生产部门则停滞衰退。在各个企业、各个部门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形成了整个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在这个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在垄断产生前的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当时,生产集中和社会化的程度还不是很高,企业规模较小,经营分散,企业和部门之间尽管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但是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都是有限的;资本主义各国的发展虽然也是不平衡的,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有矛盾和斗争的,但是没有发展到打世界大战的地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情况就不同了。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发展新兴工业部门,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原来落后的国家,还可以充分利用输入的外国资本和本国廉价的劳动力,通过提高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办法,迅速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反,原来工业发达的先进国家,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面前,旧的技术设备就显得落后了,因此,经济发展速度就显得缓慢。另外,已经形成的大量资本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本输出国经济上的某种停滞趋势。这样,就有可能使原来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实现跳跃式的发展,超过先进国家,后来居上。例如,英国在1870年以前一直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于首位,号称“世界工厂”。但是到了19世纪80年代,美国依靠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迅速地赶上了英国,跃居世界工业生产第一位。19世纪末的德国、20世纪下半叶的日本,也都有这样的赶超经历。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引起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即各国政治、军事力量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地位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它们强烈要求按照新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领土。到了帝国主义时期,世界领土已经瓜分完毕。后起的国家要想按照自己的实力占有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就必须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夺取。那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实力已经相对下降了,但是仍然要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持原有的势力范围。这样,就造成了新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结果,帝国主义战争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以及它们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引起整个资本主义链条中出现最薄弱的环节,从而可以使无产阶级在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冲破帝国主义的锁链,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应该善于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广泛地发动群众,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不失时机地夺取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列宁的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给各国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革命的胜利,证实了列宁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某些新的特点,但是,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仍然存在并且日益明显。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战败了,英国、法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削弱了,唯独美国利用战时大大扩展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超级大国,独霸世界市场。20世纪下半叶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在不断发生变化,日本、德国的实力有所增强,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下降。但是它并没有完全失去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优势地位,美国还在力图保持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控制与反控制、争夺与反争夺的斗争此起彼伏。这一切都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仍然存在并且日益明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