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洱海之畔,距离这片高原明珠仅约1500米处,中铁五局五公司滇中引水项目部正进行着一场生态守护的攻坚。海东隧洞工点地处洱海流域敏感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面对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项目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于工程血脉,以严密举措筑起生态屏障,确保工程建设与洱海清波共生共荣。
项目部构建了由项目经理挂帅的三级环保责任体系,创新推行“沉淀池池长制”、“弃渣场场长制”,为每个工区配备环保员,实施一对一精细管理。六项管理制度与十二项核心风险清单,将环保责任压实到岗、精准到人。
洱海保护,滴水为重。面对隧洞涌水挑战,项目部打造“下沉集水、双电源保障、无间断抽水、达标处理、定点排放”的完整水处理链。在海东隧洞2#支洞,高效四级沉淀池系统与自动加药装置协同作用,处理后的达标清水通过专用泵站及长达26709米的管道安全输送至洱海流域外;生活污水则通过一体化设备或市政管网处理,中水全部回用于降尘绿化,庄严兑现“不让一滴污水入洱海”的承诺。
在扬尘与噪声防控上,项目部全线率先引入喷淋系统,配备洒水车与智能监测仪,对易扬尘区域定时作业,物料100%覆盖防尘网。空压机房采用全封闭管棚降噪,施工便道设置减速装置、隔音罩与绿化带,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影响。固废处置坚持“先拦后挖、先挡后弃”,剥离表土用于复垦,生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危险废物依法合规转移,确保全周期绿色管控。
创新驱动绿色价值。700米专用管道收集处理水用于车辆冲洗与降尘;洞渣变身自建砂石场;“全自动化喷淋养护装置”等专利技术既提质量又降成本。环保文化亦深入人心,37次培训覆盖1200余人次,绿色发展观凝聚起强大合力。精心打造的海东隧洞3号支洞“花园工区”绿化率提升5%,成为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环保示范窗口。
匠心守护终获回响。2025年一季度,项目部在云南省滇中引水建管局大理分局环保考核中勇夺“双第一”,持续保持环水保零污染的优异成绩。建设者们以责任为锚,以技术为帆,在洱海之滨不仅筑造着引水丰碑,更以坚实行动守护着苍洱大地的永恒画卷,立志为云南人民奉献一座安全、优质、生态的世纪工程。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我国在建最大引水工程。工程完工后,受水区共涉及输水总干渠沿线六州市的34个受水小区,受益国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约1112万人口直接受益。
云南网记者 胡晓蓉 通讯员 钱青青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