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丰台志愿者擦亮宛平文明窗口
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临近,北京宛平城这座镌刻着民族记忆的英雄之城,正迎来暑期参观客流。为了保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及宛平城、卢沟桥地区的暑期参观,丰台区的志愿者们正以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守护这份穿越时空的历史敬意。昨日(1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前往宛平城采访时看到,志愿者们以热忱的服务守护游客全流程关键节点。志愿者袖口贴着“北京丰台”logo与“文明丰台志愿服务”字样的微笑贴纸,成为游客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共有三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为游客提供义务指路等服务。来自东铁匠营、石榴庄街道的60名公共文明引导员组成“柠檬黄”队伍,他们身着标志性黄色制服,成为游客眼中醒目的“指路标”,“柠檬黄”队伍凭借多次重大活动保障经验,承担入口引导、秩序维护及应急响应等基础服务。宛平街道56名“宛然以平”志愿者作为熟悉本地历史的“活字典”,在城墙下、街巷中为游客讲述抗战故事,成为历史传承的“移动讲解员”。此外,一支由历史专业背景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被部署在卢沟桥、抗战馆等地标,经系统培训后,提供深度历史讲解、文物阐释等专业服务。
为应对暑期高温及特殊群体需求,丰台区提前绘制《宛平城文明服务点位地图》,明确16个固定点位和3个流动哨位的责任分工。“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我们在抗战馆开馆倒计时前组织召开了动员会,通过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了密集培训。我们还提前探点熟悉岗位,整理了一系列与抗战馆、周边景点相关的问题及答案,自备应急药品。”丰台区公共文明引导员、石榴庄支队队长郭秀琴说。
随着纪念活动的陆续展开,志愿者指路、寻人、寻物等点滴服务,共同织就了有温度的文明实践网络:在抗战馆入口处,一对坐轮椅的老姐妹前来参观,“柠檬黄”引导员们启动“爱心接力”,从入口到馆内尾厅无缝衔接,全程护送参观;一位学生中暑时,“宛然以平”引导员及时递上自备药品;一名小女孩与家长走散哭泣,引导员及时安抚并帮忙寻回家人,临别时女孩郑重敬上少先队礼。“这些瞬间都是我们最好的工作纪念。”一位青年志愿者告诉记者。
7月16日上午,“宛然以平”青年志愿者在弹痕累累的城墙下,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开展“沉浸式微宣讲”,用鲜活的抗战故事让历史遗迹“活”起来。“我从小生活在卢沟桥,听着老一辈讲述的抗战故事长大的。每次路过宛平城城墙,看到这些弹坑,都会想起长辈讲述的故事。”1996年出生的青年志愿者太正琪告诉北青报记者,“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志愿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特别是帮助青少年了解抗战英雄的浴血奋战,让更多人铭记这段不应忘却的岁月。”
“宛平城既是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文化地标,也是丰台区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我们希望以优质的志愿服务,着力打造游客到宛平的第一印象,展现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北京范儿’。” 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促进中心主任刘屹表示,下一步,丰台区将围绕宛平“博物馆之城”建设,面向全市招募一批有相关学术背景的专业志愿者,在抗战馆、抗战雕塑园、卢沟桥、宛平城等地为游客提供专业志愿讲解,推动宛平地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张知依)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