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9日,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火塘”宣讲队前往楚雄州永仁县宜就镇外普拉村,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了解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情况,宣讲队聚焦“民族生态文化”“地方产业发展”“民族互嵌式社区发展”等主题开展广泛田野调查。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通过“拉家常、聊日常”等方式,重点了解外普拉村各民族在经济交往、文化交融、社会互动等方面的现状。调研发现,外普拉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民族手工艺等产业,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宣讲队组织了“民族文化小课堂”“共绘民族团结画”等互动项目。通过讲述多民族英雄故事、教唱民族团结歌曲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宣讲队创新采用“火塘夜话”形式,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必然”等主题开展理论宣讲。通过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实际案例,向村民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村民们表示,通过宣讲更加明白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活动期间,宣讲队还与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实践团队开展了交流研讨,分享在民族地区开展实践活动的经验做法。
据悉,此次活动是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之光”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云南网记者 沈艳 通讯员 舒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