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汽笛响,青春行!——青海省大中小学生“走进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见闻

发布时间:2025-07-16 08:11:38

原标题:汽笛响,青春行!——青海省大中小学生“走进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见闻

学生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内观看展品。刘程锦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7月15日清晨的西宁火车站,暑气尚未散尽,站前广场已被攒动的人群点燃了热度。600名身着校服的大中小学生背着研学手册,脸上是按捺不住的期待。这场名为“走进原子城”的暑期红色研学之旅,即将随着“红色专列”的汽笛声响,驶向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处。

9时,随着清脆的汽笛划破长空,西宁市海湖中学七年级学生关启诚攥着父亲临行前塞给他的《两弹元勋故事集》,跟着队伍踏上列车。

“课本里说‘两弹一星’是奇迹,但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他扒着车窗向外望,胸前的红领巾随着列车启动的震动轻轻摇晃,“直到看到同车的学长学姐都在翻研学资料,突然觉得自己要去触摸真实的历史了。”

“大家知道吗?这片草原曾从地图上‘消失’了20多年。”

车厢内,研学导师李老师站在过道中央,为大家讲述着发生在金银滩草原上的故事。当讲到邓稼先在病床上仍修改核试验报告时,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刘子轩眼睛有些湿润。“我学自动化,总觉得技术研发是枯燥的,但听到‘隐姓埋名一辈子,干成惊天动地事’这句话,突然鼻子发酸。”他转头对身边的同学说,“原来真正的热爱,是能让人忘了自己的。”

歌声突然在车厢尾部响起。不知是谁先起了头,《祖国不会忘记》的旋律涟漪般扩散开。关启诚跟着哼唱,起初声音不大,直到唱到“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时,他看到前排的女生悄悄抹去眼泪,自己的声音也不知不觉洪亮起来。刘子轩举着手机拍下这一幕,镜头里,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

列车抵达海晏站时,午后的阳光正烈。

学生列队走进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玻璃展柜里的旧算盘、泛黄的试验记录、带着锈迹的防护面罩,瞬间将时间拉回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的刘楷瑞在一个标着“1964年10月16日”的展柜前停住脚步,里面陈列着当年科研人员用的搪瓷缸,缸身印着的“为人民服务”字样已经磨得模糊。

“他们用这么简陋的东西,造出了原子弹?”他伸手想触碰玻璃,又猛地缩了回来,“突然觉得课本上曾学过的‘艰苦奋斗’四个字,重得像块石头。”

来到同宝山研学基地,风带着草原的凉意掠过。

“爱国三问”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们踊跃回答,坚定的话语展现出他们炽热的爱国之心。大家许下青春诺言,立志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

夕阳西下,学生踏上了归程。

“这次研学活动对孩子们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够让他们走出课堂,亲身感受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这比任何书本上的知识都更有感染力。”西宁市海湖中学教师秦文娟激动地说,“现在我们总说‘内卷’‘躺平’,但让孩子切实了解到当年在零下30℃守阵地的战士和在实验室里熬白了头的科研人员的故事,他们才能明白真正的‘精神’,是在困境里长出的力量。”

(来源:青海日报)

(刘程锦 亚君)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