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上海校长带来实验室与“大国工匠”优质资源;边陲医院的手术台上,本地医生首次独立完成高难度手术;八宝米田中,农科专家共育一粒新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正经历从“借力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
2022年,中央启动教育、医疗、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工作,文山州迎来了上海市、昆明市等省内外选派的144名专家人才。他们扎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南县、马关县,为当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让帮扶力量全面落地生根,文山州委组织部牵头建立立体化工作机制,成立由组织部部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马关、广南两县则由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挂帅。多个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为“落地”帮扶团提供支持,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在教育领域,“外引内派”模式成效斐然。上海虹口区、静安区、昆明市第三中学等优质教师队伍精准帮扶马关县第一中学、广南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上海逸夫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张骏在广南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担任校长后,坚持“应招尽招”原则,为大山留守少年敞开公办职校大门。曾经冷门的烹饪、农学等专业在他手上成为“香饽饽”。该校通过对接企业资源、开设“订单班”、组织外出交流,改变了不少大山少年的命运,也逐渐改变了当地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只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孩子们的未来才有无限可能。”张骏如是说。
马关县第一中学校长徐雪君原是上海市虹口区澄衷高级中学教师。3年来,他多方筹集400余万元资金,在上海援滇力量和马关县政府的共同支持下,建成现代化理化生实验室。2025年,马关县第一中学高考本科率跃升至76.12%,较2022年提升近23个百分点;特殊控制线上线人数从57人增长至195人。骨干教师培养同样硕果累累,5人成长为省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26人获州级教学名师等荣誉。“帮扶不只是硬件改变,更是教学流程优化,以及师生信心的整体提升。”徐雪君说。
医疗帮扶采用“带土移植”模式,上海医生将先进技术完整移植到文山,专家逐步从术中带教转为在旁指导,本地医生则从观摩成长为独立主刀者,广南县人民医院在三年内从“三级”跃升至“三乙”。通过“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等结对模式,帮扶专家带培96名本土医师,并选派59名基层医务人员到帮扶医院进修学习,申报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州级科研项目1项,实现神经领域医疗科研项目“零”的突破,曾经需要转诊至省城的手术,如今在县医院即可完成,群众看病不用再翻山越岭。“自2022年结对帮扶广南县人民医院以来,我们致力于在当地建设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体系。”上海市静安区卫生事业管理中心主任袁旻健表示。
在广南八宝米基地,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奎丽梅躬身田间,带领团队播种、插秧、选种、收获。作为广南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她在传统八宝米基础上潜心品种改良;作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一员,奎丽梅帮助聚集中央、省级、州级、县级四级资源,推动广南建立专家工作站。“能成为国家科技特派团的一员,我深感光荣,更知责任重大。”奎丽梅说,科技特派团探索出“科技 农户 市场 成果转化”帮扶模式,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发展。如今,铁皮石斛已经发展成全链产业,广南高峰牛通过“冻精”技术实现了高质扩繁,广南八宝米又育出了优质新苗。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彤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