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重使命一肩挑 育人心火照前路——记邵阳市双清区博文小学教导主任、数学教师曾霞
华声在线7月12日讯(通讯员 邓书融)在邵阳市双清区博文小学的晨光暮色里,总有一个身影在教学管理台账与数学课本间不停穿梭。教导主任与二年级数学教师的双重身份,在曾霞身上交融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姿态:既以全局视野把控教学航向,又用俯身姿态呵护孩童成长,用双倍的坚守诠释着 "教育即唤醒" 的深层意蕴。
运筹帷幄的 "教学总调度"
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 "中枢神经",曾霞的日常被精密的节奏填满:清晨到校先核查当日教学安排,课间穿梭于各年级巡查课堂状态,午后组织青年教师磨课研讨,傍晚梳理教学常规检查结果。课程表上的每一个格子、教案本里的每一处批注、教研记录中的每一条建议,都凝结着她对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
"教学管理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为师生搭建成长支架。" 这是曾霞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主导下,学校推行 "分层备课手册",为新教师提供标准化模板,为骨干教师预留创新空间;建立 "问题会诊" 机制,将课堂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转化为教研课题。去年秋季,针对低年级计算能力薄弱的现状,她牵头设计 "趣味口算闯关" 活动,让数学教研组的 12 位教师共同开发出 20 套游戏化练习素材,使年级平均正确率提升 17 个百分点。
点亮思维的 "数学引路人"
铃声响起,放下手中的管理台账,曾霞快步走进二年级教室,瞬间切换成孩子们眼中的 "魔法老师"。讲台上,七巧板在她手中变幻出动物、建筑;课桌间,"小小超市" 里的仿真货币正流通起来,孩子们在买卖游戏中理解元角分的换算;走廊上,她带着学生用卷尺丈量教室长度,在实操中建立 "米与厘米" 的具象认知。
"数学不是冰冷的数字,是藏在生活里的智慧密码。" 这是曾霞的教学哲学。她独创 "三步启智法":先用生活场景引出问题,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规律,最后用故事串联知识点。学生王梓涵曾对数学充满畏惧,在参与 "超市小掌柜" 主题课后,不仅能熟练计算价格,还主动用零花钱记录家庭支出。"曾老师让我们发现,数学就像空气一样,到处都有。" 孩子的话道出了她的教学魅力。
双向赋能的 "教育践行者"
双重角色的平衡艺术,在曾霞的日程表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白天在教导处与教室间 "双线作战",夜晚台灯下备课改作业至深夜是常态。有次为筹备跨校教研活动,她连续三天利用午休时间整理资料,傍晚仍准时出现在课堂,用精心设计的 "图形拼搭比赛" 让孩子们沉浸其中,课后才发现嗓子已沙哑。
"管理岗位让我读懂教师的真实需求,教学经历让管理决策更贴地而行。" 曾霞这样解读双重身份的价值。在她推动的 "教师成长档案" 建设中,既包含教学成果指标,也纳入课堂创新案例,这种兼顾专业性与人文性的设计,源自她对一线教学的深切体悟。当看到青年教师在她指导下获得市级说课比赛奖项,当收到毕业生寄来 "因为您爱上数学" 的感谢信,她总说:"所有的忙碌,都在这些瞬间有了重量。"
如今,这位在管理与教学岗位间自如切换的教育者,仍在博文小学的沃土上深耕。她用教导主任的严谨为学校教学筑牢根基,用数学教师的智慧为孩童点亮思维之光,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双重使命的坚守,书写着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