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黄河号子 | “跨海通欧”,山西以开放之姿书写内陆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11 12:11:44

原标题:黄河号子 | “跨海通欧”,山西以开放之姿书写内陆发展新篇章

7月9日上午,一列由50节车厢组成,满载1159吨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从山西中鼎物流园站驶出,开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这是山西开出的首趟跨里海的铁海联运中欧班列,内陆省份山西与欧洲及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往来持续深化。

对长期受地理区位限制的三晋大地而言,中欧班列不仅是货物运输的突破,更是内陆省份突破“不靠海、不沿边”瓶颈的生动实践。从“煤都”到“开放高地”,山西正以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姿态,诠释着“向海图强”的新内涵。

长期以来,山西对外贸易依赖传统陆路通道,运输成本高、时效性差的问题制约着产业升级。此次“铁海联运”模式,通过“陆路 轮渡”的组合,将山西与里海、黑海沿岸国家直接连接,形成了一条比传统线路更短、更高效的物流通道。以中欧班列开行,缩短了运输时间,重构了山西与全球市场的空间关系。就如,光伏组件作为山西重点出口产品,通过新通道可更快抵达欧洲市场,帮助企业抢占先机,以通道升级带动产业接续升级。

山西的开放史,是一部从“卖资源”到“卖技术”、从“通道经济”到“枢纽经济”的转型史。过去,山西的煤炭通过铁路运往沿海港口,再转运至全球,自身仅扮演“原料供应商”角色。而今,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尤其是跨里海线路的打通,使山西成为连接中国中西部与欧洲腹地的关键节点。光伏企业借助新通道降本增效,只是第一步;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山西正吸引更多高端制造、跨境电商等产业集聚,推动物流、贸易、金融等服务业态融合发展。当“过路经济”转化为“落地经济”,山西的开放就从“量的扩张”迈向“质的飞跃”。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内陆省份的开放水平直接影响国家整体开放布局。山西首趟跨里海班列的开行,不仅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内陆地区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将区位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

站在新的起点上,山西的开放之路正越走越宽。从“一煤独大”到“多业支撑”,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的汽笛声,既是山西融入全球化的“宣言书”,也是内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随着更多“山西方案”的落地,内陆与沿海的“时差”将进一步缩小,中国开放的版图也将更加均衡、更有韧性。这,正是山西贡献给时代的开放智慧。(苗瑞祥)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