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沪滇携手:让马鞍山社区的生态碗盛满幸福饭

发布时间:2025-07-10 21:07:41

  原标题:沪滇携手:让马鞍山社区的生态碗盛满幸福饭

  青山叠翠白墙黛瓦的民居倒映在鞍马湖面,游客漫步于彩虹步道,民宿庭院里飘来农家饭香……

  如今的马关县马白镇马鞍山社区,已从昔日的“靠天吃饭”的边陲山村蜕变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在上海对口帮扶的持续助力下,1536户7116人的村庄不仅吃上了“旅游饭”,更让“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大早,马关县马白镇马鞍山社区龙树脚村村民王千一家就忙着准备食材。他介绍道,他在村里开的烧烤店每天都有食客来吃烧烤,平时人流量不算多,两口子还能应付,但是到节假日就根本忙不过来,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年底的时候粗略一算,收入有十万元左右,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而在2019年前,他和村里大多数村民一样,只能靠种玉米、打零工维持生计,年收入微乎其微。这样的转变,源于上海虹口区与马关县的“山海携手”。

  2019年以来,上海援滇项目累计投入超4000万元的帮扶资金,为这个83户的边境村量身定制“农旅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建设环库康养步道、文化广场、精品民宿等设施,打造“虹小苗”“马小壮”文旅IP,并引入帆船营地、露营基地等新业态,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

  “以前家门口很脏很乱,2019年-2022年上海援建项目落地生根,帮扶我们新农村改造后,我们的农村变得越来越好,建好以后,好多人都回来做生意了,我们以前也是在昆明打工的,家里老人老了,农村也建好了,回家又能照顾老人,还可以做一点生意,挺不错的。从建起来到现在,每年毛收入都有10万左右。”村民王千笑着算起账。“上海来的帮扶干部给我们带来了好政策、好项目,我们更要加把劲干,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与此同时,位于马鞍山社区马鞍山三、四组的马关虹文现代花果产业园内,220余名村民正穿梭在370亩花田间,将带着晨露的菊花采收入筐,经过分拣包装后将销往全国各地,主要出口韩国、日本等。这是沪滇协作“联姻”结出的又一硕果——上海虹华园艺有限公司通过“沪滇协作 政企合作 村企联建”模式,投资超6000万元复制“云花”种植经验,打造环湖花卉产业集聚区。项目预计年产值达50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带动周边1500户农户增收。

 

  “这几年我们生活挺不错,在县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在这里建了菊花基地,我们来这里工作每天可以挣100多块钱,很多其它乡镇的村民也来这里工作了,希望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村民付春苹说道。

  这些年,在沪滇协作的项目资金、技术支持下,马鞍山社区实现了从“生态美”到“百姓富”的华丽转身,曾经的边陲贫困村,如今不仅撕掉了“脏乱差”的标签,更成为“云南省级美丽河湖”和“绿美河湖标杆示范点”的生态典范。村口“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沪滇同行、一路前行”的标语,更是道出了边疆群众的感恩之心。如今的马鞍山,青山如黛、湖水如镜,正如央视报道所言,这里正成为“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全国典范。

  马关县马白镇马鞍山社区居务监督主任侯兴斌说:“通过上海虹口区的援建,马鞍山社区龙树脚村的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建设了马鞍山景区,引进了花卉种植龙头企业,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创业、就业,日子越过越好,社区的所有居民都特别感谢上海虹口区的倾力帮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管好援建项目,充分发挥项目带动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上海虹口区的温暖。”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