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线练真功 实干促发展
万安县万安大桥建设项目成立联合党支部,党员干部扎根一线,推动项目顺利开展。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歆摄
安福高新区管委会干部在江西海能实业车间了解企业生产情况。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幸摄
“吉先锋”党员深入基层一线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通讯员 薛筠如摄
6月30日,吉安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党旗引领·攻坚有我”主题宣讲会现场,一幕幕情景表演跨越时空,将产业攻坚的奋斗身影、民生改善的温暖瞬间娓娓道来。
为传承井冈山精神,吉安号召党员干部争当攻坚克难先锋,打造了一支过硬队伍。这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正生动诠释了全市党员干部在能力淬炼与作风转变中凝聚的奋进力量,也揭开了该市锻造“吉先锋”队伍的实践密码。
强能力
在一线熔炉里练就真功夫
“每期讲堂主题不同、内容各异,干货满满,总能帮我理清工作思路。通过学习领会,对于怎么调动群众积极性,把蛋鸡产业变成群众致富的‘金蛋’,我脑子里有了更清晰的答案。”6月28日,吉安县浬田镇政府年轻公务员郭丙军参加第21期“井冈星火成长讲堂”后感叹道。
吉安县紧扣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群体,开展提高操作力、攻坚力培训,推动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层治理等主题,形成230余篇调研报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这种“课堂 田间”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正是吉安锻造干部能力的缩影。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吉安为让年轻干部“一年跟着干、两年独立干、三年成骨干”,将六大产业链作为练兵场,大力开展“链上练兵”行动,让干部在双向挂职中实现能力跃升。
6月12日,吉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科副科长康睿到井冈山经开区挂职后,从“数字分析师”变身“企业服务员”。他表示,以前工作以数据汇总、分析为主,现在更多的是与企业面对面打交道,因此作决策时更契合基层,让帮扶措施更精准。
同一时期,井冈山经开区绿色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郭国鑫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挂职,站在全市视角梳理出产业链难点痛点清单。他说:“为期一年的挂职经历,将大大开阔我的视野,提升格局,回去分析开发区经济态势时,能够更好地作出研判,更精准地规避风险。”
电子信息产业链如此,新材料产业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等亦是这样。干部“一上一下”间,既让政策落地有了“泥土气”,又让基层实践接上了“天线”。
此外,吉安坚持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经济发展前沿、关键吃劲岗位历练。今年以来,市本级派出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赴中央部委和福建省挂职锻炼,组织选派5批次49人赴福州、东莞、成都、南京雨花台、嘉兴秀洲等发达地区跟岗锻炼,有效提升了干部的改革创新意识和攻坚破难能力。
转作风
以严管厚爱营造良好风气
干部能力的跃升,离不开优良作风的托举。参加全市正县级领导干部暨市管纪检监察干部“廉内助”培训班后,吉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亮深有感触:“走进监狱高墙,听着铁窗内的忏悔,看着失去自由的人生,内心受到极大震撼。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看清‘酒杯端起、原则放下’的危险,认清‘酒桌上的陷阱、牌桌上的围猎’,真正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刻进骨髓。”
这样的廉洁文化在当地蔚然成风。吉安常态长效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去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廉政教育活动767场涵盖3.75万人次;拍摄忏悔视频51个、警示教育片19个,开展旁听庭审40场,3200余人次参与,在重要节点发送廉政短信2万余条,让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
7月1日,安福县平都镇纪检监察干部在浮山村烈士墓开展教育活动。镇纪委书记黄益斌凝视革命先烈墓碑感慨:“当年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守护江山,如今我们更应传承红色基因,以先烈为镜淬炼忠诚品格,让纪检监察工作始终闪耀信仰光芒。”
吉安推动廉洁文化与革命文化、庐陵文化融合,打造市廉政教育馆,并串联市县乡村四级92个廉政教育基地形成廉洁教育活地图,去年以来累计超3.8万人次接受教育;拍摄廉政微视频、微电影等6部,其中《庐陵正气贯古今》等作品在省级以上媒体展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廉洁文化感染力。
吉安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制定出台《关于在推进“十大攻坚战”中实施重大事项风险报告的工作方案》,对24个事项进行风险报备,消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2024年来,全市共为125名干部、28个单位澄清正名,为69名干部、6个单位适用容错纠错,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促发展
用实干成效检验队伍成色
能力的提升和作风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在发展的“成绩单”上。在吉安,“吉先锋”们用一个个攻坚成果,诠释着“发展为了谁”的初心。
在位于吉州区的江西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子纸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灵动挥舞,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智能系统严密监控着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生产线效率提升60%,产品合格率超99%。这背后,是吉州区党员干部组成的“数字专员”帮扶团队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对接技术资源的成果。目前,全区72家单位100余名企业特派员深度参与,12家服务商紧密对接,面对面听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和发展诉求,点对点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完成企业入企诊断131家,启动改造企业91家,完成改造69家。
在聚焦产业发展的同时,吉安党员干部始终把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开展万名党员进网格参与治理行动,全市4.8万名党员入户听诉、上门纳谏,让一个个上门摸排的问题清单逐渐变成老百姓认可的幸福账单。针对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生难题,党员干部带头入户调研,累计收集并落实个性化改造建议1500余条,为2.55万户居民铺展“住有宜居”的美好生活画卷。
累计建成“红色驿站”250余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新”服务的同时,注重发挥外卖、快递行业接触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鼓励新兴领域党员积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前哨、探头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党员干部更是冲锋在前。他们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打造了井冈蜜柚、狗牯脑茶、泰和乌鸡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2024年,“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居中国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第7位,产品年销售额130亿元、增长61%,带动50多万农户增收。
从产业链上的攻坚身影到社区里的民生温度,吉安“吉先锋”队伍正以过硬能力与优良作风,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续写新的答卷。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幸(周幸)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