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振兴丨盈江弄璋:村企合作带富坝区老百姓
夏日清晨的大盈江畔,一望无际的碧绿水稻随风起伏,不久,这里将变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在盈江县弄璋镇的稻田里,一架架无人机如灵巧的蜜蜂般穿梭在田间。
“眼下是秧苗生长的关键时期,最关键的就是促壮苗、防病害。”农户陶旺站在田埂上,手里握着的不是锄头,而是一台装载着智能终端的遥控器,精准指挥着这场“空中施肥大战”。
陶旺种植了近2500亩的水稻,是弄璋镇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以前种粮看天吃饭,现在跟着公司干,种子、技术、销路都不愁,每亩要多挣300元呢。”陶旺直起身来笑着说道,露出了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眼角的皱纹里满藏踏实的笑意。
▲陶旺与团队在使用无人机作业。
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
陶旺口中的“跟着公司干”,源自云南诗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基地的培育,2018年公司率先打造大米生产基地近5000亩,30多户群众跟着公司吃到了“科技红利”。
2023年,村企牵线搭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盈江县加工专用稻米种植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可信数字化技术研究基地”,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给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现场观摩及新品种推荐。
近两年来,在这片热土上,弄璋镇15个行政村抱团成立的村集体经济盈江县水韵鑫象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牵引着本地企业,让越来越多像陶旺一样的乡亲,在家门口务工,端起“金饭碗”。
过去,弄璋镇零散耕地多,村民单打独斗种粮,亩产不足千斤,粮价波动时连成本都难收回。村集体经济公司成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化零为整”,用“土地入股 保底分红”的模式整合资源。
盈江县水韵鑫象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像一根线,一头牵着群众期盼,一头连着企业需求。“我们就像‘服务管家’一样,乡亲想找活、企业要用工,我们就精准配对。”公司职业经理人刘安国说,公司动态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并根据村民技能特长、务工时间偏好等细心梳理,按需牵线。自2024年以来,经公司协调,超200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红色引擎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丰收的种子。
打开群众增收致富大门
在云南诗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老飞手”邱志民刚用无人机洒完一块田的肥料,便迅速“转战”下一块。7年前,邱志民成了公司的“技师”,他的无人机时常盘旋在田间。他感慨道:“以前全家齐上阵,施肥打药靠肩挑手扛,20亩地得折腾一整天。如今300亩水稻,一台无人机不到一天就能完成施肥,且定位精准,能做到全方位施肥,效果倍增,于我而言,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如何带动群众增收上,公司总经理欧善斌花费了不少心思。他带领成立合作社,通过“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模式,与盈江本地2000多户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按照大米品质,以高于同期市场粮食收购价格收购,为农户种粮兜底,亩均增长300元,达到产业扩规和群众增收“双丰收”。2025年更是探索机插秧社会化服务新路子,带动300多户农户过上“科技”种田的日子,固定用工需求增加,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端起“金饭碗”。
▲村民在公司务工。
午后的村文化广场上,几个妇女围坐在一起,聊起现在的日子。“以前去镇上赶街,卖完大米剩不了几个钱,现在公司直接来田上收稻谷,我家种的品种好,每亩都能多赚400元。”村民陈祖爱掰着手指算,“加上在公司打零工的钱,2024年全家收入10万多元,家里盖新房都没借钱。”
线上“开课”教群众
“在农业种植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在线给大家解答。”在盈江县通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二楼,一场农业知识解答直播正在进行,在不大的直播间里,空调呼呼作响的声音也压不住查盈艳的热情,她正在不断给“网友”讲授西瓜、坚果、贝贝南瓜等种植技巧。她不再只是那个穿梭田间地头传授技术的“农业专家”,还是致力于传播农业技术的“乡土主播”。“老百姓喜欢刷手机,那么我就把课堂搬到屏幕上。”查盈艳希望让更多的人学到种植技术。
“现在示范基地整地正处于修养中,准备种植贝贝南瓜,趁这个空隙,想跟大家在线上聊聊。”屏幕上不断弹出:“如何防御病虫害?”“种植蔬菜可行吗?”“线上也可以学技术啦。”……屏幕上的互动,根植于线下扎实的联农带农机制。盈江县通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与本地数百户农户签订了长期保价收购协议。公司统一提供优质种苗、生物有机肥,并派驻技术员进行标准化种植指导。
“以前自己种,愁销路,蔬菜熟了怕烂在地里,价格也随行就市,波动大。”跟着查盈艳发展农业20余载的闷小波感慨道,“现在不一样了,公司有标准,啥时候施肥、啥时候滴灌、啥时候采摘,都有人管。西瓜质量上去了,每年都能卖到好价钱,即便行情不好,公司也能按合同价收,心里踏实多了,一家人管理上百亩都没问题。”
▲查盈艳线上“开课”传授种植技巧。
“过去我们总说要走进田间地头教学,现在在家就可以开课。”查盈艳望着屏幕前的互动留言说道,“只要想学习,线上线下都可以。”
如今,大盈江畔的稻浪不仅翻滚着金黄的希望,更承载着农民增收的笑脸、农业现代化的脚步。在这条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之路上,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企业与农户携手同行,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这片热土必将孕育更多惊喜,让每一粒稻谷都闪耀着幸福的光芒。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