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老百姓渴望平等,毛主席坚决铲除特权思想

发布时间:2025-07-07 16:18:28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周恩来乘汽车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主席与周恩来有一段对话:

  毛主席:“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主席:“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历史证明,大凡开国者,对江山的来之不易有切身感受,对群众疾苦有切肤之痛。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极为珍惜无数先烈用鲜血浇铸的人民江山。

  从与周恩来的对话中看得出来,毛主席夺取政权后的心情并不轻松。他清楚记得在延安的窑洞里与黄炎培探讨历史周期律时,黄老先生发出的那句感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精通历史的毛主席深知这并非危言耸听,一个国家既可以快速兴旺,也可以快速衰亡。历史经验表明,在革命时期,因为胜利而骄傲,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样就必然导致失败。取得政权后,如果骄傲,同样会脱离群众,高踞群众之上,这就势必追求享受,骄奢淫逸,这样也必然会葬送革命前途。闯王李自成的教训时刻在他的心里敲着警钟:共产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内不能形成“贵族阶层”,党员干部永远是人民的公仆。

  所以,他在东北视察时发现地方干部吃喝大讲排场,不由勃然大怒,骂道:“你们想当刘宗敏,我可不当李自成!”

  毛主席深知特权思想的危害,他曾语重心长地说:工人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官老爷破坏劳动纪律;一部分老干部为所欲为;管理人员同工人阶级处于尖锐的阶级斗争状态中……这里面的每一条,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来说,都是致命的危害。一个新生的政权,如果处于离心离德、纲纪废弛、官员为所欲为、上下尖锐对立的状态,那么,它还能维系下去吗?李自成,还有所有的农民军,不就是这样走向灭亡的吗?

  毛主席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干部脱离群众,一生与特权思想做斗争,从“三大作风”到“两个务必”;从“三三制”到“鞍钢宪法”;从“整风”到“整党”,无不体现了他对特权作风的惩治力度。

  毛泽东结合中国历史周期率和国际共运史的教训,反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毛主席认为,干部是人民的一部分,不能同人民分开。没有特殊公民,也没有特殊党员,领导与党员一样要遵纪守法。他说:“中国人民包括了你们,也包括了我。如果脱离人民,做官当老爷,那就不能包括。”

  毛主席说:“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打掉官气。”

  毛主席教育党员干部树立平民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从自身做起的。

  “三年灾害”时期,老百姓吃不饱饭,毛主席听说后,立即对自己“约法三章”,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据卫士长李银桥介绍,毛主席曾经几天没吃粮食,7个月没吃一口肉。有时候工作一天,只吃一盘马齿苋或炒菠菜。宋庆龄听说后,从上海赶来看望,并带来一兜螃蟹,可他坚持不吃。周总理多次劝他吃点肉,他不同意,坚决与人民共患难。

  毛主席对子女的要求很严格,不允许搞特殊。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国,毛主席让他脱掉制服,换上自己的粗布衣服去当农民,说是要上农民大学。女儿李讷上学,毛主席与其“约法三章”,不许坐公车,不许对别人讲自己是毛泽东的女儿,生活要自立。“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主席要求李讷跟普通人一样忍饥挨饿。

  他一再告诉他的家人,现在的天下,不是毛家的天下,而是人民的天下。在处理亲情方面,他坚持三个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新中国成立后,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信给毛主席,想让他在北京给安排个官职。毛主席回信拒绝道:”在湘听候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

  毛主席曾说:“我很担心我们的干部子弟,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

  毛主席始终要求党员干部摆正位置,走群众路线,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他非常关注干部与老百姓的待遇差别,曾明确指出:“绝不要实行对少数人的高薪制度。应当合理地逐步缩小而不应当扩大党、国家、企业、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之间的个人收入的差距。防止一切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享受任何特权。”为此,1957年毛主席带头将工资由一级每月600元降为三级每月404.80元,一直到1976年去世也没改变。

  1958年2月,中共中央专门发出《关于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规定干部下放参加农业、工业、交通等行业的劳动。要求下放干部要服从所下放的单位领导,同工农群众同甘共苦,向工农群众学习,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

  1958年在党的八大第二次会议讲话中,毛主席要求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并指出,“因为我们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资格吃饭,做了官,特别是做了大官,就不愿意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这是一种很恶劣的现象。如果大多数的干部能够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那末这少数干部会被孤立,就可以改变官僚主义的习气。”

  20世纪60年代,毛大力主席倡导各级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将军下连队当兵等制度,都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干部特殊化问题。他认为:实行这样的措施,“是使共产党人免除官僚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确实保证”;使我们的干部“不是浮在上面,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而是同群众打成一片、受群众拥护的真正好干部”。

  1963 年 5 月,在杭州会议上,毛主席转发了浙江省委办公厅印发的《一批干部参加劳动的材料》,他把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看作是一件具有“伟大革命意义”的“极端重大的问题”。他希望争取在三年内能使全国全体农村支部书记认真参加生产劳动,城市工厂支部书记也成为生产能手。1964 年,毛主席强调“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

  毛主席在抵制特权思想的过程中,开展了多次干部整风运动,不断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集党内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的监督体系,对规范干部的工作作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